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怀旧疗法对老年痴呆患者配偶家庭照顾感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4 17:25

  本文关键词:怀旧疗法对老年痴呆患者配偶家庭照顾感受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老年痴呆 配偶 怀旧疗法 家庭 照顾感受


【摘要】:背景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智力和体能的逐渐衰退,以致最终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照护,从发病到去世最长可达15年,平均8-10年。目前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家庭照顾,即使在美国拥有较完善社区服务系统,仍然提倡并实施家庭护理。老年痴呆患者在我国也主要在家庭中接受亲人照顾,长期家庭照顾的状态下,配偶的照顾感受也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配偶照顾者进行非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家庭状况,探讨个体怀旧疗法对老年痴呆患者配偶家庭照顾负担、积极感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社区老年痴呆居家长期照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经某市精神卫生中心明确诊断的老年痴呆患者,且在某市2个市辖区管理较完善的社区。符合纳入条件的老年痴呆患者及其配偶共92对,以辖区为单位,按研究对象纳入顺序依次编号,然后将92对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46对,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干预组进行怀旧疗法干预措施,每周1次,每次45~60分钟,共8周。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PAC),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Newfou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对其进行调查,干预8周结束后第1天,干预8周结束后第30天、90天、180天对其照顾负担和积极感受及幸福度再次评价。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资料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民族、受教育程度、自觉健康状况、家庭月收入、提供照顾时间、持续照顾时间、夫妻感情、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照顾负担干预前两组老年痴呆配偶照顾者ZB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对照组老年痴呆配偶照顾者ZBI得分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照顾者ZBI得分,分别在干预8周结束后第1天、第30天、90天、180天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积极感受干预前两组老年痴呆配偶照顾者PAC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老年痴呆配偶照顾者PAC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AC得分(总得分及正性因子及负性因子得分)分别在干预8周结束后第1天、第30天、90天、180天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幸福度干预前两组老年痴呆配偶照顾者MUNSH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老年痴呆偶照顾者MUNSH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MUNSH得分(总得分及自我肯定维度、生活展望维度得分),分别在干预8周结束后第1天、第30天、90天、180天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自觉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提供照顾时间、继续照顾时间、夫妻感情等因素均显示与照顾者负担、照顾者积极感受、幸福度得分均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配偶照顾者实施怀旧疗法干预,可以有效保持照顾者身心健康,增加照顾者积极感受,提高照顾者主观幸福感,降低老年痴呆患者配偶家庭照顾负担,保障照顾质量,减轻社会养老负担,为给予老年痴呆家庭照顾支持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老年痴呆 配偶 怀旧疗法 家庭 照顾感受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3.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4
  • 对象与方法14-21
  • 研究结果21-33
  • 讨论33-37
  • 小结37-38
  • 参考文献38-43
  • 综述: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感受研究现状43-56
  • 参考文献51-56
  • 附录56-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3-64
  • 致谢64-65
  • 个人简历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鸿飞;;心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09期

2 陈萍;郝云;吴启樱;;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初步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29期

3 毛晓红;吴玉冉;黄亚娟;毛瑞芬;段志英;李际君;;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及其心理干预[J];重庆医学;2013年29期

4 付亚娟,王少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5 姚文梅;;刍议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2年24期

6 刘伏姣;叶珊芬;;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7 陈玉;;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护理的运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08期

8 曾敏;对小学生家长吸烟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1994年05期

9 朱梅芳;杨凤池;张曼华;张婉奇;陈鹤元;赵崇Pr;石扩;张瀚宇;;互动式讲座对社区焦虑、抑郁早期人群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10 熊逸民;职校生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为调查及结果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迎红;;门诊拔牙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静 张学军 凌娜;柞水万名中小学生受益“蛋奶工程”[N];商洛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坤亮;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在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淑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医生管理模式的探讨及实践[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徐e,

本文编号:732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huliyixuelunwen/732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