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诱发缓倾堆积层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强降雨诱发缓倾堆积层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堆积层滑坡 离心模型试验 降雨 滑动失稳机制
【摘要】:2011年9月16日,南江县普降大暴雨,引发了大量沿基覆界面滑动的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强降雨诱发沿基覆界面滑动的浅表层堆积层滑坡形成机制,利用自主研制的离心场降雨模拟设备,通过大型离心模型试验,再现了强降雨引起红层地区堆积层边坡滑动失稳的全过程,获得了边坡变形破裂的特征参量,阐明了边坡的滑动失稳机制。研究表明:(1)在0~50 g加载过程中,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随加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坡体的含水率缓慢降低,滑带土的含水率缓慢升高;(2)在第1次降雨过程中,SP1、SP2土压力计测值继续增大,SP3、SP4土压力计测值变化不大,说明滑体前缘及中部已承受来自滑体后部的推力。4个孔隙水压力计测值逐渐增大至最大,停雨后,4个孔隙水压力计测值均减小,说明在降雨过程中,孔隙水向基覆界面逐渐汇聚,雨停后,基覆界面的孔隙水逐渐消散。滑体中MC3含水率传感器测值逐渐变大,过20 s后,滑带中MC2含水率传感器测值也逐渐增大。(3)在第2次降雨90 s时,4个土压力计、4个孔隙水压力计测值变化大,两个含水率传感器测值迅速降低,说明此时边坡呈现整体滑动。之后,SP1、SP2和SP3土压力计测值缓慢增大到最大。SP4土压力计测值一直下降;4个孔隙水压力计测值缓慢增大至最大,第2次雨停后,4个土压力计、4个孔隙水压力计和2个含水率传感器测值逐渐减小。(4)最后,通过模型和原型的综合对比分析,该边坡的滑动失稳机制为推移式蠕滑-拉裂-整体滑动。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13CB73320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12120113010100)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SZ0066)~~
【分类号】:P642.22;TU411
【正文快照】: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Program on Key Basic Research Project of China(973 Program)(2013CB733200),the Program of China GeologicalSurvey(12120113010100)and the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Sichuan Province(2012SZ00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可强,周敦云,王思敬;降雨型堆积层滑坡的加卸载响应比特征及其预测作用与意义[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6期
2 贺可强,白建业,王思敬;降雨诱发型堆积层滑坡的位移动力学特征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5期
3 郑书彦,李占斌,李甲平,苟建忠;大型堆积层滑坡侵蚀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周中;傅鹤林;刘宝琛;谭捍华;罗强;龙万学;;堆积层滑坡野外模拟试验方案设计[J];公路;2006年01期
5 贺可强;孙林娜;郭宗河;;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比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李新志;贺可强;;地下水在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08年30期
7 贾圣君;贺可强;孙林娜;吴纪修;;堆积层滑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02期
8 张娟;贺可强;陈为公;;堆积层滑坡卸加载响应比基本原理及其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王建智;朱有禄;;秦岭山区堆积层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及应用[J];山西建筑;2013年02期
10 王建智;朱有禄;杨鹏;;略阳县堆积层滑坡的发育规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巨能攀;郑达;赵建军;;基于动力响应时程特征的堆积层滑坡失稳概率分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贺俊征;贺可强;闫勇山;刘健康;;降雨作用下堆积层滑坡动力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康鑫;郝明辉;徐富刚;侯天兴;周家文;;水位骤变触发库岸堆积层滑坡的物理模型试验及机理分析[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旭;;丰都县长江沿岸三期滑坡(搬迁避让)灾害特征浅析[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夏其发;陆家佑;;天生桥滑坡[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西龙 付云霞;堆积层滑坡预警成功率可大幅提升[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大鹏;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复活机理及变形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何晖;微型桩加固浅层堆积层膨胀土滑坡机理与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华;堆积层斜坡的地震诱导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融;秦巴山区堆积层滑坡发育规律及危险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栋栋;微型桩加固浅层堆积层滑坡桩身应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新志;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比规律的物理模型试验及其破坏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4 贾圣君;地震动力条件下水库型堆积层滑坡稳定性与位移响应规律及其防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辉;堆积层滑坡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娟;堆积层滑坡卸加载响应比及其稳稳定定性性演演化化特特征征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7 于永贵;三峡库区万州、开县段堆积层滑坡发育规律及破坏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张冰;堆积层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及其稳定性演化特征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9 柳玉青;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动态分析方法[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10 崔宪丽;堆积层滑坡的坡形改造数值模拟与优化防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22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22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