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断层错动诱发单桩破坏及避让距离研究
本文关键词: 离心机模拟 单桩 正断层 避让距离 出处:《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历次地震实例表明基岩断层错动诱发建筑桩基破坏,针对桩基础的近断层破坏机理认识不足。采用土工离心机试验,研究正断层错动引起上覆砂土中单桩基础的破坏。试验详细量测单桩及土体变形,监测桩身轴力及弯矩随基岩错动量的变化规律。试验数据表明,当错动量为0.4 m时,单桩与桩周土体协同变形,桩顶出现显著位移。随着错动量增加,上覆土体变形集中于破裂带,使得桩顶位移显著减少。该破裂带在基岩和土体的交界面上偏离基岩错动方向,与水平面呈80°方向发展至地表,并在单桩靠近断层上盘一侧地表出露。上覆砂土变形可分为静止区、剪切区和刚体位移区。当单桩位于剪切区附近,桩身受弯变形使得桩顶向上盘一侧倾斜。针对正断层错动,单桩在下盘一侧和上盘一侧离开基岩断层线的安全避让距离分别为15 m和10 m。
[Abstract]:The earthquake examples show that bedrock fault pile induced destruction of buildings, in view of the near fault pile foundati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geotechnical centrifuge test, study fault caused by single pile foundation overlying sand damage. Test with measuring deformation of single pile and soil, variation of axial force of pile and monitoring moment with the fault displacement.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when the displacement is 0.4 m, single pile and soil pile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significant displacement. With the wrong momentum increased, the overlying soil deformation concentrated in the rupture zone,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rupture zone in rock and soil to the interface from Bedrock Dislocation direction, 80 DEG with horizontal direction to the surface and near the side wall in single pile surface faults exposed. The overlying sand de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static zone, shear zone and rigid displacement when single pile in shear area.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utting area, the pile is bent and deformed, so that the top of the pile is tilted towards the upper side. For the normal fault dislocation, the safety and avoidance distance of the single pile leaving the bedrock fault line on the footwall side and the upper side is 15 m and 10 m.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14J01194,2015J01209) 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提升计划项目(ZQN-PY216)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历次地震实例表明基岩断层错动引起上覆土体发生永久变形,进而导致地表及地下建筑物严重破坏[1]。此类破坏往往沿着发震断层呈狭窄的带状分布。在查明活断层准确位置的基础上,确定地表“避让带”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2]。针对不同上覆土体类别,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蔡奇鹏;吴宏伟;;胶结黏土中正断层扩展的变形和孔压变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2 蔡奇鹏;吴宏伟;骆冠勇;胡平;;Influences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on ground deformation induced by normal faulting in mixed ground condition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年02期
3 胡平;丁彦慧;蔡奇鹏;骆冠勇;吴宏伟;侯瑜京;董明;;第四纪地层中断层同震错动行为的离心机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4 刘守华,董津城,徐光明,蔡正银;地下断裂对不同土质上覆土层的工程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5 徐锡伟,于贵华,马文涛,冉永康,陈桂华,韩竹军,张兰凤,尤惠川;活断层地震地表破裂“避让带”宽度确定的依据与方法[J];地震地质;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鸣越;郭道省;牛和昊;;一种有效的卷积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联合译码算法[J];通信技术;2017年03期
2 赵东来;王钢;刘春刚;郑黎明;闫泽涛;;OFDM-PNC中继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5年06期
3 祁长利;;论信道编码与网络编码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年04期
4 沙楠;高媛媛;益晓新;龙彦汕;;基于连续相位频移键控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检测及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6期
5 杨志民;胡永江;王长龙;;无人机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4年06期
6 沙楠;高媛媛;益晓新;杨保峰;;采用MSK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信号检测[J];信号处理;2014年05期
7 钟景川;祁杰;李保申;陈奋晓;屠晨峰;张萌;;联合信道网络编码研究综述[J];电子器件;2014年02期
8 宋欢;丁良辉;钱良;;基于无线帧的物理层网络编码同步误差性能[J];信息技术;2013年09期
9 沙楠;高媛媛;王辉;杨保峰;高宇;;双向中继网络中基于MSK的物理层网络编码[J];军事通信技术;2013年02期
10 欧阳玉花;贾向东;傅海阳;;网络编码双向机会协作系统无线传输方案频谱效率比较分析[J];信号处理;201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苏经宇,周锡元,樊水荣;断层错动的危险性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年04期
2 赵雷;李小军;霍达;;断层错动引发基岩上覆土层破裂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左娟花;林克昌;;断层错动对上覆土体及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J];山西建筑;2012年23期
4 张炳q;;断层错动数值模拟中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J];四川建筑;2014年02期
5 李小军;赵雷;李亚琦;;断层错动引发基岩上覆土层破裂过程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姚大泉;汤有标;;活断层错动产物的微观研究方法初探[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2 章菲;杨庆生;夏雅琴;;地震断层错动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七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张晁军;李卫东;李大辉;;由主震及余震位置的时空序列推断断层错动参数[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清华;;评估断层错动时电荷空间分布的理论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雷;李小军;;地震断层错动时基岩上覆土层中软夹层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6 朱建军;;断层错动型微震波形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7 陈正炎;洪耀明;陈顺天;;头汴坑溪一江桥上游河道震后之复建[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8 陈家超;郭安宁;冯霞英;;固体地球物理中科里奥利力效应及对地震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颖;通过活断层区地铁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诗蒙;断层错动对岩石隧道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邵润萌;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工程损伤及岩土失效扩展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丰晓红;跨断层埋地输气管道断层错动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4 张炳q;倾滑断层作用下上覆土层响应分析及跨断层路堤减隔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崔成臣;跨逆断层埋地管线的断层错动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6 侯甲庆;高填方路堤在隐伏走滑断层错动下减震措施及破坏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徐泽龙;逆断层错动引起上覆土层破裂的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0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5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