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转速非对称泵直驱液压挖掘机斗杆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非对称泵 切入点:四象限运行 出处:《机械工程学报》2017年16期
【摘要】:由于结构紧凑,易于并行驱动多执行器等优点,阀控液压缸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工程自动化装备,存在问题是节流损失大,能量效率低。为了降低液压系统能耗,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直接泵控技术,消除节流损失。但传统进出口流量对称型液压泵驱动非对称液压缸系统,需要附加复杂的回路补偿非对称液压缸面积差,并且当液压缸负载方向频繁变化时,控制腔交替变化,液压缸运行平稳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匹配非对称液压缸面积差的非对称泵控缸闭式系统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控制具有四象限工作特性的液压挖掘机斗杆。为了验证新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在前期仿真研究基础上,构建非对称泵控液压挖掘机斗杆试验系统,对采用新方案后斗杆的运行和能效特性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新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可消除负载方向改变造成的速度波动,与采用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相比,一个工作循环降低能耗达57.0%。
[Abstract]: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and easy to drive multiple actuators in parallel, valve-controlled hydraulic cylinder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large throttling loss and low energy efficienc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hydraulic system, valve-controlled hydraulic cylinder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The effective method is to use direct pump control technology to eliminate throttling loss, but the traditional hydraulic pump with symmetrical inlet and outlet flow rate drives asymmetric hydraulic cylinder system, which needs complicated circuit to compensate the area difference of asymmetric hydraulic cylinder. And when the load direction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changes frequently, the control cavity alternates and the cylinder runs smoothl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a closed system scheme of the asymmetric pump control cylinder which can match the area difference of the asymmetric hydraulic cylinder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ew scheme, an asymmetric pump-controlled hydraulic excavator hopper test system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imulation research. The oper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pper rod after adopting the new scheme are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system has good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eliminate the velocity fluctuation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load dir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system of compound inlet and outlet of pump valv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one working cycle is reduced to 57.0.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新型传感器及智能教育部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5374) NSFC-山西煤基低碳联合基金(U151020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F08B06)资助项目
【分类号】:TH137;TU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道揆 ,方佩芝;非对称满应力拱的优化[J];湖南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2 徐光耀;非对称船尾的优点[J];船舶;1991年04期
3 吴安玉;董冬;展晓宇;;非对称铅门校正因素的测定分析[J];医学物理;1991年Z1期
4 黄洪钟;非对称模糊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囿(三)[J];机械设计;1997年02期
5 冉隆科;;以弱制强——论非对称战法[J];现代兵器;2001年06期
6 龚云娟;性别标记的非对称现象[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А.А.Львов;В.А.Музыкин;陈灼华;;四轴敞车非对称载荷时的动力学[J];铁道车辆译丛;1965年11期
8 贾润沛;非对称冷却条件下的热应力变形与机理初探[J];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工艺;1983年01期
9 侯丙林;;非对称修磨钻头可提高耐用度[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3年05期
10 杨永年;大迎角非对称载荷的减缓和控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大成;;非对称遗传现象的研究与进展[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柳思思;;身份错位与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郝志峰;曹庆杰;;非对称非线性支撑振子的复杂动力学[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韩式方;;各向异性粘弹液体非对称本构理论及其流体动力行为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范召林;王元靖;侯跃龙;贺中;;可压缩流中声激励对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郝孟丽;;非对称非高斯噪声对肿瘤细胞动力学行为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吴恒煜;朱福敏;;中国股票市场资产收益的非对称无穷纯跳跃行为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胡汉东;邓学蓥;杨其德;;旋成体长度对大攻角非对称背涡的影响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李爽;石磊;;初始实力非对称对实验者博弈策略选择的影响[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马如宝;刘宗华;;时间延迟和非对称对耦合振子嵌入态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鲜红星邋谢平文 赵荣春;非对称作战中的非对称因子[N];中国国防报;2007年
2 朱磊 石红梅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镇江船艇学院;谋略运用中注重形成“非对称性”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杨罡;非对称:蕴藏战法创新奥秘[N];解放军报;2013年
4 张,
本文编号:1698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9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