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角度对送回风口同侧布置的层式通风冬季供暖效果的影响
本文选题:层式通风 + 送风角度 ; 参考:《建筑科学》2017年10期
【摘要】:层式通风是一种适用于中小空间的新型气流组织形式,有潜力用于高效夏季供冷冬季供暖。本文采用实验数据验证的标准k-ε模型,数值模拟分析送风角度对送回风口同侧布置的层式通风冬季供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送风角度能明显影响层式通风供暖室内空气速度和温度分布,能量利用效率以及室内热舒适水平。基于建立的能量利用效率与送风角度函数关系,得出最佳送风角度为水平向下约30°,此时能量利用效率高达1.28,热舒适评价指标PMV、PPD、PD以及头脚温差均满足标准ASHRAE 55-2013要求。
[Abstract]:Stratified ventilation is a new type of airflow organization suitable for small and medium space,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high efficiency summer cooling and winter heating.In this paper, the standard k- 蔚 model, which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data,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air supply angle on the heating effect of floor ventilation in the same side of the outlet in win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indoor thermal comfort level can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air supply angle.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ergy use efficiency and the air supply angl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al air supply angle is about 30 掳down horizontally, and the energy use efficiency is as high as 1.28. The thermal comfort evaluation index PMVN PPD-PDPD and the head-foo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 ASHRAE 55-2013.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国家级低碳绿色建筑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营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层式通风供暖效果及其优化研究”(106112016CDJXY210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层式通风下人体热舒适和吸入空气品质的研究”(0903005203381)
【分类号】:TU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恒东,高日,于光;改进冬季供暖效果的有关问题[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余式正;;关于住宅供暖的节能与提高供暖效果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08年01期
3 苗长征;;改进冬季供暖效果的有关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4 龙鹏飞;提高高校供暖效果途径的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5 ;月坛商厦蓄热电锅炉系统供暖效果良好[J];水利电力施工机械;2000年01期
6 包民业 ,朱启振 ,韩磊 ,刘金栋 ,董新祥;夏季通风屋顶风机用于改善冬季供暖效果的设计及运行[J];暖通空调;2005年11期
7 简毅文;白贞;刘建;;新建居住建筑供暖效果影响因素的计算分析[J];暖通空调;2012年01期
8 徐惠红;;智能化供暖管理系统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32期
9 宁维梅;;老式住宅供暖改造的新尝试[J];山东煤炭科技;2010年01期
10 乔子前,蒋先锋;小城镇供暖工程通病与防治[J];工程质量;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包民业;朱启振;韩磊;刘金栋;董新祥;;夏季通风屋顶风机用于改善冬季供暖效果的设计及运行[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一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李百战;吴婧;郑洁;;基于生理-心理学的热舒适和热健康探讨[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楠;成镭;李百战;喻伟;罗庆;;重庆市住宅室内热舒适现状调查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方光辉;周天泰;林章;李春莹;;香港建筑内环境的热舒适区间研究[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凤;李建霞;;超市类建筑热舒适与节能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红;马仁民;;定点空调特性及其热舒适的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0年
7 冯劲梅;连之伟;原永杰;;上海教室冬、夏热舒适实测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田元媛;许为全;;高空气湿度对人体热舒适影响初探[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陈伟煌;李司秀;;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居民热舒适调查及开窗行为模型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其针;牛润萍;黄晓燕;;沈阳市商场冬季热舒适现场调查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报道员 陈雪霏;瑞典首都中央火车站:余热供暖效果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 刘育松 李俊;旧城供暖有了新技术[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王炳坤;天暖了,莫忘老旧城区的尴尬寒冬[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振星;不同气候区居民热适应行为及热舒适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杰;碰撞射流与混合通风系统在高大空间的供暖效果分析[D];东华大学;2017年
2 李敏;适用于中国地区的热舒适服装热阻的计算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贺进;幼儿园热环境测试与幼儿热舒适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陈伟煌;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热舒适状况及居民开窗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冯鹤华;普通病房人体热舒适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王善聪;气流运动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3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7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