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子结构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聚羧酸减水剂 + 葡萄糖 ; 参考:《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减水剂因其高减水率、低坍落度损失、可塑性强、绿色无污染、成本低等优异性能,可以配制出对水泥适应性更好以及性能更加优异的高强混凝土,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行业,成为必不可少的外加剂之一,聚羧酸减水剂的出现被称为混凝土行业第三次技术飞跃。本文利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合成了几种功能不同的聚羧酸减水剂,同时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常温合成方法。1.以葡萄糖(G)为原料,在冰水浴的条件下,其和丙烯酰氯进行酰氯化反应得到丙烯酸葡萄糖酯(AGE)。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将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AA)和丙烯酸葡萄糖酯聚合得到改性的聚羧酸减水剂,并且讨论了合成条件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实验中获得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5h, TPEG、AA和AGE的摩尔为1:3:0.5。净浆流动度实验表明,改性后的聚羧酸减水剂可保持净浆流动度在lh内为280mm,对比了加入同AGE等摩尔量葡萄糖单体的聚羧酸减水剂,改性后的聚羧酸减水剂在分散和保持性能方面有了很大提高。2.以2-溴-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r)为催化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在无水1,4-二氧六环中引发单体丙烯酸叔丁酯(t-B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之后通过取代反应将异丁烯醇的双键引入,在三氟乙酸的条件下水解得到不饱和聚丙烯酸单体。利用自由基聚合将单体和丙烯酸羟乙酯(HEA)聚合得到侧链为聚丙烯酸的聚羧酸减水剂,考察合成条件以及聚丙烯酸分子量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60℃,滴加时间2h时,水泥浆体可以达到最佳的分散保持性能,聚丙烯侧链分子量为2400时表现出最佳的性能。3.在常温条件下利用氧化还原体系合成出使用性能不同的聚羧酸减水剂,当n(TPEG):n (AA)=1:7,滴加时间为2.5h,引发剂和3-巯基丙酸量分别为TPEG质量比的0.8%和1.4%时可得到初始分散性能较好的聚羧酸减水剂,初始净浆流动度可达到 290mm;当 n(TPEG):n(AA):n(HEA)=1:1:4.5,滴加时间为 1.5h,引发剂和3-巯基丙酸量分别为TPEG质量比的1.2%和1.6%时得到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初始净浆流动度为Omm,2h后可达到200mm。
[Abstract]:A kind of polycarboxylic acid water reducing agent with comb - like molecular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ncret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water reducing rate , low slump loss , plasticity , no pollution and low cos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n ( TPEG ) : n ( AA ) = 1 : 7 , the amount of initiator and 3 - mercaptopropionic acid is 1.5 h , the amount of initiator and 3 - mercaptopropionic acid is 1 . 2 % and 1.6 % of TPEG mass ratio , respectively , the initial net pulp fluidity is Omm , which can reach 200mm after 2h .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528.0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共聚羧酸减水剂制备技术[J];化工科技市场;2009年05期
2 梅锦岗;杨建军;吴庆云;张建安;吴明元;;聚羧酸减水剂大单体的合成方法[J];商品混凝土;2011年07期
3 马保国;胡家兵;谭洪波;;两种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和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5期
4 王景华;贾吉堂;张明;张培林;王惠忠;;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8期
5 付强善;王小兵;熊磊;蒋长清;;低标号混凝土用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9期
6 刘娟红;高霞;纪洪广;;无机盐对硫酸盐与聚羧酸减水剂相互作用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李顺;李安;温永向;王胜年;;聚羧酸减水剂防腐技术研究[J];水运工程;2014年05期
8 马保国;谭洪波;潘伟;李亮;;聚羧酸减水剂的两亲匹配[J];化工进展;2007年12期
9 黄雪红;林埔;郑木霞;翁荔丹;陈震;;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的微观表现[J];广州化学;2008年01期
10 杨斌;;聚羧酸减水剂机理及应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妮;韦江雄;余其俊;马天从;郑建;吴永斌;;一种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于连林;蔡庆杰;范雷;周立明;;含有磷酸官能团的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王友奎;赵帆;李绵贵;杨灿;;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4 刘方;何唯平;;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顺;;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季亚军;韦江雄;余其俊;;聚羧酸减水剂在不同胶凝材料上的吸附分散作用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陈国忠;宋树贵;沈建新;;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郑飞龙;方云辉;陈小路;兰自栋;蒋卓君;柯余良;于飞宇;林添兴;;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醚类聚羧酸减水剂合成[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王太山;温宏平;吕长亮;宋家乐;;一种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研究[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王自卫;裴继凯;赵婷婷;曹永旺;李军平;王正波;任建国;;防霉变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雅琪;后高铁时代 聚羧酸减水剂企业何去何从?[N];中国建材报;2012年
2 晓强;武汉格瑞林建设年产30万吨聚羧酸减水剂项目[N];中国建材报;2010年
3 可心;湖北统领科技集团年产二千吨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合成生产线投产[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北京东方新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黎思幸;封端醚型系列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N];中国建材报;2011年
5 晓轩;“新型聚羧酸减水剂绿色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建材报;2014年
6 刘江宁 李军业;聚羧酸减水剂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辽宁科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姜艳 金凤龙 刘鑫;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单体的合成及其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程超;中建商混公司外加剂厂科技创效200万元[N];中国建材报;2009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传化股份 拟在杭州设立合资公司[N];证券时报;2010年
10 程超 王爱武;中建三局商品砼公司外加剂厂成功生产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N];中国建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太龙;高分子水泥混凝土添加剂的合成、机理及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 刘明;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谭洪波;功能可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麻秀星;高固含量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刘治华;不同羧基密度与功能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王林;粘土矿物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不同分子结构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2 江楠;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分散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胡倩文;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能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余文志;RAFT法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及分子量参数对其应用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隗功骁;超早强聚羧酸减水剂对预制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6 刘斌;含泥量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磊;低分子量聚羧酸盐粘土抑制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林龙;抑制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负效应的添加剂及其作用机理[D];重庆大学;2015年
9 鲜芳燕;氰基及酯基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徐庆涛;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其表征[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4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7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