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单边高强螺栓端板连接框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半刚性连接 + 钢管混凝土框架 ; 参考:《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获悉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进行2榀两层单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单边高强螺栓端板连接框架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包括1个圆形和1个方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研究柱截面类型和端板类型对框架破坏形式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详细地观察了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全过程和破坏特征,分析此类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和刚度退化规律、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并结合现有规范评价结构的延性。试验结果表明,此类半刚性连接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其延性系数μ=2.41-3.75,能量耗散系数E=0.823-0.955;在柱截面含钢率相同条件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耗能能量均高于圆钢管混凝土框架试件;梁柱节点采用单边高强螺栓端板连接具有典型的半刚性特征,连接可靠和耗能效果好。研究成果将为我国装配式组合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know the seis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semi-rigi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the quasi-static test of two two-story single-spa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connected with steel beam with one-sided high-strength bolted end plate was carried out. Including a circular and a squar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frame. The influence of column section type and end plate type on the failure form and seismic behavior of frame is studied. The whole process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frame subjected to low cyclic cyclic loading are observed in detail. The hysteretic curves, skeleton curves, degradation laws of strength and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such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The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 is evalu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norm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semi-rigi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structure has good hysteretic performanc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ts ductility coefficient 渭 ~ (2.41-3.75), energy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E _ (0.823) -0.955, and the steel content of column section are the sam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concrete 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frame specimen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ircular steel tubular concrete frame specimens, and Liang Zhu joints with unilateral high strength bolt end plate connections have typical semi-rigi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nection is reliabl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effect is good.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sig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assembled composite structur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158,5117815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838)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静峰;潘学蓓;彭啸;赵春风;王波;;两层钢管混凝土柱与组合梁单边螺栓端板连接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2 ;连接钢管混凝土柱的外伸端板的试验研究[J];钢结构;2012年12期
3 ;考虑楼板影响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J];钢结构;2012年01期
4 王来,王铁成,邓們;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隔板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涛;端板型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及连续倒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峰;王海涛;王冬花;孙政;;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单边高强螺栓端板连接框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2 孙雨欣;;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研究现状[J];安徽建筑;2016年04期
3 王先铁;周绪红;宋文俊;刘立达;郑江;李婷婷;;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斜十字加劲薄钢板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4 王先铁;周清汉;马尤苏夫;高娅静;贾贵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十字加劲薄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5 黄炳生;杜培源;;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工字钢梁竖向加劲式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6 邓們;杨登科;王来;李楠;;方钢管混凝土柱外环肋节点及其改进型破坏模式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李自林;孙志胜;;隔板贯通式钢框架梁柱节点试验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2年02期
8 李黎明;李宁;蔡玉春;;新型外套管式节点试验研究及简化设计[J];工业建筑;2011年05期
9 刘海卿;张佳慧;黄金慧;;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数值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10 朱文亮;;钢管结构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和研究[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加攀;钢板剪力墙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数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峰;谷加攀;胡益磊;王波;蒋志;;端板型钢管混凝土半刚性组合节点拟动力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4期
2 王静峰;龚旭东;姜涛;李国强;;钢管混凝土边柱与组合梁端板连接的抗震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3 王来,王铁成,陈倩;低周反复荷载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4 宗周红,林东欣,房贞政,邱法维;两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2期
5 向黎明,吕西林,曹阳;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1年03期
6 张素梅,张大旭;钢管混凝土柱与梁节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理论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吴发红;梁书亭;李麟;钱劲松;;钢加强环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张大旭,张素梅;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欧谨,黄伟淳,韩晓健;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3期
10 李至钧,阎善章;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刚性抗震节点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旭东;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2 李响;节能轻质墙体与钢管混凝土框架的协同抗震及失效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王晓倩;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与破坏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4 付桦蔚;高层钢结构框支交错桁架拟动力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刘秀英;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和损伤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李金超;带复合墙板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张琳;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端板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邹爱华;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平面框架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莉萍;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端板连接节点静力试验和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何和萍;多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戎伟,赵滇生,胡毓敏;半刚性螺栓端板连接撬力作用分析及计算[J];安徽建筑;2005年05期
2 王乐意;钟强;;端板连接钢框架抗震及抗风作用分析[J];化工设计;2008年04期
3 王海荣;;浅谈半刚性端板连接的撬力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28期
4 石永久;施刚;王元清;;钢结构半刚性端板连接弯矩-转角曲线简化计算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5 张成雷;;端板连接高强度螺栓应力集中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年02期
6 孙玉萍;冯东海;王万祯;胡彦政;;端板连接的半刚性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J];甘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7 温殿伟;张杰;;钢框架外伸端板连接节点计算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2007年06期
8 ;地震作用下端板连接的特性[J];钢结构;2008年01期
9 ;加劲外伸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性能分析[J];钢结构;2008年03期
10 王安;张成雷;李凌霄;陶登科;;关于端板连接高强度螺栓受力属性的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堂;黄正觉;邵冰;;外伸端板连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参数分析[A];钢结构技术与工程应用最新进展——2014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年会和建筑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曹现雷;张之峰;周学军;;浅谈梁柱端板连接在“T形等效原则”下的承载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慧敏;施刚;;钢结构大承载力端板连接设计方法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施刚;范浩;王元清;丁大益;;大承载力端板连接及其工程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赵伟;金小群;童根树;;外伸端板连接中的螺栓撬力有限元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伟;许钧陶;;外伸端板连接中螺栓拉力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璐;廖新军;石永久;王元清;;节点刚度对端板连接悬臂梁变形的影响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万馨;陈明;朱小娟;;梁柱半刚性外伸式端板连接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史伟伟;王静峰;盛宏玉;姚斌;;高温下方钢管柱与钢梁外伸端板连接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10 张石磊;;多层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施工中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施刚;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的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郭兵;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3 王涛;端板连接弯矩—转角关系及半刚性钢框架抗震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石文龙;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玉卓;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半刚性外伸端板连接节点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卢剑华;翼缘开孔削弱型端板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龚成;基于相关性端板连接本构关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苏云鹏;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的强度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5 张成雷;钢结构端板连接设计方法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柳春阳;钢结构平齐端板连接数值模拟和实用计算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范浩;特殊构造端板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8 文天鹏;端板连接组合节点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9 金明;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戍中;高强度螺栓延伸端板连接钢框架有限元整体分析及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7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4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