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黏性新近吹填淤泥真空预压试验颗粒流宏微观分析
本文选题:新近吹填土 + 真空预压 ; 参考:《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为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颗粒组成对淤堵层形成机理和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依托天津某新近吹填造陆工程,先进行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室内模型试验,然后基于颗粒流理论和PFC2D程序,在解决模拟过程中颗粒级配和孔隙比的二维转换、排水边界的等效模拟、真空渗流场的施加等问题后,对模型进行有效的模拟计算,进而将结果推广,开展了不同颗粒组成吹填土真空预压试验的颗粒流模拟,总结了排水速率变化及颗粒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对吹填土真空预压过程进行二维颗粒流数值模拟是有效可行的;真空预压过程中细颗粒沿渗透路径迁移,在沿途滞留,导致渗透路径变短变窄,从而形成淤堵层;对于高黏性新近吹填淤泥,在相同真空荷载作用下,黏粒质量分数越大,初期排水速率增长越快,并且随着土体不均匀系数的提高,淤堵层变得易于形成且致密,排水速率衰减越快;粉粒质量分数越大,土体孔隙率变化越均匀,尤其当粉粒质量分数大于黏粒质量分数时,真空预压加固效果有明显改善。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composition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silt, a direct row vacuum preloading laboratory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Tianjin, relying on a recent land filling project in Tianjin. Then, based on the particle flow theory and PFC2D program, afte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wo-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of particle gradation and void ratio, equivalent simulation of drainage boundary and application of vacuum seepage field, the model is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 effectively. Then the results are generalized to simulate the particle flow in the vacuum preloading test of different particle composition of blow fill soil, and the variation of drainage rate and the law of particle migration a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o simulate the two-dimension particle flow in the vacuum preloading process, and the fine particles migrate along the permeable path and stay along the road,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silt layer, resulting in shorter and narrower permeation path. For the newly filled silt with high viscosity, under the same vacuum load, the larger the mass fraction of clay, the faster the initial drainage rate increases,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uneven coefficient of soil, the silt layer becomes easy to form and compact. The faster the drainage rate decays and the larger the silt mass fraction, the more uniform the soil porosity change, especially when the silt mass fraction is larger than the clay mass fraction, the effect of vacuum preloading is obviously improved.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天津市科技兴海项目(KJXH2013-15)~~
【分类号】:TU447;TU47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晓南,岑仰润;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机理探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张德强;张丽;;真空预压影响范围的讨论[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3 朱西庆;;真空预压技术在软基处理方面的应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李洪安;马海春;唐彤芝;;真空预压处理软基技术及其发展[J];山西建筑;2008年16期
5 宋大军;吴友铿;;真空预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和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09期
6 洪昌地;;大面积真空预压对周边环境影响之监测分析[J];土工基础;2013年02期
7 胡利文,王永平;南沙港区陆域吹填工程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技术[J];施工技术;2004年10期
8 罗戌,顾长存,马殿光;常规真空预压与低位真空预压软基加固方法比较[J];水道港口;2004年03期
9 高海江;龚晓南;金小荣;;真空预压降低地下水位机理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10 明经平,赵维炳;真空预压中地下水位变化的研究[J];水运工程;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洪波;平克磊;王海鹏;;真空预压影响范围及其工程防护措施研究[A];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辉;胡黎明;;真空预压处理地基的解析理论与数值模拟[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瑞杰;张子明;;真空预压软基处理监测数据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建勋;王保田;;真空预压联合石灰稳定法改良淤泥土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陈福喜;唐祥达;黄雪林;;真空预压在龙穴造船基地工程的应用及效果分析[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6 武亚军;刘向明;;上海软土大面积真空预压现场试验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占鑫杰;林伟岸;詹良通;罗小勇;陈云敏;;市政污泥真空预压模型试验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8 陈雄辉;;真空预压处治软土地基——快速修筑构筑物的工程实践[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顾长存;罗戌;;一种真空预压区地下水位计算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志义;张美燕;张健;;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室内模型实验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 申焱 李亚伟 周青;浅谈真空预压工艺在浦东机场东航货运站项目上的应用[N];建筑时报;2013年
2 早报记者 臧鸣;揭秘上海迪士尼场地处理三大技术难题[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敬;水下真空预压中真空产生机制、预压加固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刘爱民;潮差带区域水下真空预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郭鸿;拖拽体激发颗粒流的离散元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阿里哈桑;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土地基加固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朱建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机理及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罗勇;土工问题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金小荣;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试验及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9 邱成春;H-V 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的试验及颗粒流分析[D];上海大学;2013年
10 杨爱武;结构性吹填软土流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位会星;复式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地基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沈杰;高含水率疏浚泥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崔耀;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的监测与效果检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宋海鹏;连云新城地基真空预压处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陈霖;饱和软土地基真空预压与夯实加固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刘燕才;水下真空预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王亚东;复式真空预压深层软基处理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8 吴洪贵;真空预压联合堆载法加固吹填淤泥地基室内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9 娄瑞;秸秆体系在真空预压排水下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10 于向吉;真空预压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9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5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