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LA获奖作品中后工业景观可持续设计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4 16:06
【摘要】: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各国的经济格局与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工业不再占据着经济的主导地位,工厂搬迁或倒闭带来了大量的城市中心工业废弃地,随之而来也产生了环境与社会问题。曾经带来巨大收益的工厂如今变成了城市之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首先开始了工业景观的复兴计划,旨将被人类过度利用、污染严重的工业废弃地改造成为能够促进社会良性循环的新场所。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资源的枯竭,使工业废弃地的数量急剧增加,废弃地带来的环境、社会等问题也开始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管理部门、设计师等试图通过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景观的可持续设计修复来推进后工业景观的更新以及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世界性的专业协会——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对此类后工业景观的修复表达了足够的重视,近十年评选的获奖作品中有20例涉及到工业废弃地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项目。论文首先分析这些景观可持续设计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然后将其中关于植被、水体以及土壤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可持续设计所运用的恢复技术进行细致的论述,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国际前沿的景观可持续设计方法和技术;最后参考我国目前后工业景观的发展状况,将这些已经得到印证的方法和技术应用到辽宁省本溪市本钢一铁厂的项目设计中,应用适宜的方式对这座废弃的百年铁厂进行景观可持续设计修复,试图改善其环境恶劣、污染严重以及建筑破损的问题。
【图文】:
3 后工业景观可持续设计方法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3]。它与海洋、森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改善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4]。但随着人类对经济发展速度及快速的人口增长,我们开始了对湿地系统的污染与侵占,使得湿地剧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消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候的变化、水质的恶化、水生动植物的消失,这使我们逐渐意识到湿类生存环境与景观环境的重要性。在 ALSA 获奖作品中,后工业景观中复大量通过建立或恢复生态湿地来净化水源,恢复动植物栖息地。
将现有混凝土河堤拆除,创造了一个多功能的水道河岸湿地系统 (图 3-1)。面对污染严重几近干涸的三里河水,方案首先建立一个污水管理系将废水从城市雨水径流中分离出来,防止废水二次流入河中。同时利用三里的主流滦河床与城市之间的高差,形成人造的涌泉,,将滦河的水从防洪堤坝引入城市内,充实三里河水。项目还在三里河主水道边缘设置珠串的湿地,够调节洪水同时收集和消散城市雨水径流。当河流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河停留在珠串似的湿地群中,创造一条“绿河”。此外,这些湿地作为 城市雨水径流从两侧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缓冲。这蜿蜒的天然水道,在不同的水面上,也成为了野生动物多样的栖息地。引入里河中的滦河水在城市中改善其生态条件后,穿过城市下端回到滦河继续运行这一策略将三里河塑造成了一条“风景道”,将曾经危及城市的滦河变成宜人舒适区(见图 3-2)。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14
本文编号:2598550
【图文】:
3 后工业景观可持续设计方法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3]。它与海洋、森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改善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4]。但随着人类对经济发展速度及快速的人口增长,我们开始了对湿地系统的污染与侵占,使得湿地剧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消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候的变化、水质的恶化、水生动植物的消失,这使我们逐渐意识到湿类生存环境与景观环境的重要性。在 ALSA 获奖作品中,后工业景观中复大量通过建立或恢复生态湿地来净化水源,恢复动植物栖息地。
将现有混凝土河堤拆除,创造了一个多功能的水道河岸湿地系统 (图 3-1)。面对污染严重几近干涸的三里河水,方案首先建立一个污水管理系将废水从城市雨水径流中分离出来,防止废水二次流入河中。同时利用三里的主流滦河床与城市之间的高差,形成人造的涌泉,,将滦河的水从防洪堤坝引入城市内,充实三里河水。项目还在三里河主水道边缘设置珠串的湿地,够调节洪水同时收集和消散城市雨水径流。当河流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河停留在珠串似的湿地群中,创造一条“绿河”。此外,这些湿地作为 城市雨水径流从两侧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缓冲。这蜿蜒的天然水道,在不同的水面上,也成为了野生动物多样的栖息地。引入里河中的滦河水在城市中改善其生态条件后,穿过城市下端回到滦河继续运行这一策略将三里河塑造成了一条“风景道”,将曾经危及城市的滦河变成宜人舒适区(见图 3-2)。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益宗;郝晓伟;雷鸣;铁柏清;;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2 刘勇;;城市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以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为例[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赵晶;;城市化背景下的可持续雨洪管理[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2期
4 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对策考察研究[J];世界建筑;2007年07期
5 于颖,周启星;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研究与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07期
6 李斌,彭福坦;西藏林芝地区原生植被保护和恢复研究[J];林业建设;2004年06期
7 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年08期
8 文玉;“大地艺术”与当代景园设计[J];规划师;199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超;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8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9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