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楔形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21:06
   在对比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楔形桩优缺点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一种新型桩基础——楔形管桩。本文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楔形管桩的工作形状,主要研究工作有:(1)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得到等截面管桩、楔形管桩、楔形桩共计四根模型桩的荷载 沉降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四根模型桩的荷载 沉降曲线,得出桩基结构形式、楔角变化以及材料用量对荷载-沉降规律、极限承载力及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2)基于模型桩的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固结龄期、接触面的粗糙度、界面的法向应力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基于对试验结果的总结分析,为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参照。(3)基于ADINA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将室内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桩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得到了楔形管桩对地基土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相同平均直径条件下,混凝土楔形管桩的土塞较等截面管桩在较早情况下达到土塞闭塞状态;相同楔角条件下,桩端直径越小的楔形管桩,其最终的土塞高度越小;相同桩端直径条件下,增大楔形管桩的楔角,其最终土塞高度有一定增大。2、结构形式的变化可显著改变荷载 沉降曲线的变化趋势,楔形管桩的极限承载力更大,增大楔角可显著提高承载力,增大材料用量并不能提高其极限承载力。3、在低法向应力的作用下,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对所接触的土体破坏更大,有显著的软化现象;当法向应力显著增加,法向应力对于剪切位移的影响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剪切位移曲线变化的影响。
【学位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473.1
【部分图文】:

楔形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试验场地图

楔形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模型桩分布图

楔形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模型桩实物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大鹏;;桩基静载试验非线性刚度分析[J];公路;2015年08期

2 邵艳;邢维忠;魏源;翟朝娇;;合肥滨湖新区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的载荷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5年04期

3 毕全超;李乌江;朱守芹;王勇;;软土地区静压桩终止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关系分析研究[J];建筑结构;2015年06期

4 何夕平;常东明;杨建斌;童天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实测与数值模拟优化对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6期

5 伍程杰;俞峰;龚晓南;林存刚;梁荣柱;;开挖卸荷对既有群桩竖向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09期

6 刘杰;肖佳兴;何杰;;循环荷载下圆柱形桩与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对比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7 方鹏飞;齐金良;周兆弟;;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承载性状对比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8 寇海磊;张明义;白晓宇;;层状地基中PHC管桩的静压残余应力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9 赵程;杜兴华;赵春风;谢晓东;周玉石;;中掘预应力管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10 吴文兵;王奎华;窦斌;;任意层地基中粘弹性楔形桩纵向振动响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08期



本文编号:2820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20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