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荷载下含软弱夹层岩体声学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循环荷载下含软弱夹层岩体声学特性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荷载 含软弱夹层岩体 疲劳损伤 声学参数 演化方程
【摘要】:利用振动试验台系统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含软弱夹层岩体的疲劳损伤特性,结合超声波检测仪和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对疲劳损伤过程中缺陷岩体声学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疲劳周期内,不同损伤阶段超声波波速变化最为敏感,呈倒S型衰减规律;波形在损伤过程中从近似半圆形逐渐发生畸变,波形相关性系数总体上随循环次数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超声波波幅在疲劳损伤中期波动较大,频域最大幅值和主频变化特征曲线规律不明显,仅在临近破坏时才表现出快速下降趋势,无法对其真实频域特性进行有效分析和识别。最后,基于超声波波速定义损伤变量,提出以Logistic方程的逆函数形式或4次多项式方程来描述含软弱夹层岩体疲劳累积损伤演化方程。研究成果可为各类振动环境下边坡的疲劳稳定性评价和加固工程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州大学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资源与城乡建设系;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含软弱夹层岩体 疲劳损伤 声学参数 演化方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23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J01254)资助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天然岩体中普遍存在着大小不一、连通情况各异的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不利结构面,这些软弱结构面的存在不利于应力波的传播,加剧应力波能量的衰减(王明洋等,1995)。山区公路、铁路等周边存有大量的岩质边坡,不仅地质环境复杂、存有大量不利结构面,而且在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富利;张顶立;苏洁;牛晓凯;侯艳娟;;含软弱夹层层状隧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S1期
2 郝亚飞;郭学彬;张继春;刘恺德;肖定军;;爆破对软弱夹层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张晓平;吴顺川;张志增;胡波;;含软弱夹层土样变形破坏过程细观数值模拟及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5期
4 张继春;肖正学;郑爽英;郭学彬;欧阳吉;肖定军;;含软弱夹层岩体爆破的夹层土运动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5 张志强;李宁;陈方方;SWOBODAG;;软弱夹层厚度模拟实用方法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6 袁之平;黄河中游地区软弱夹层的初步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0年02期
7 金德濂;;某坝址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60年06期
8 苏爱军 ,晏同珍;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坝区软弱夹层研究[J];地球科学;1989年02期
9 刘一伟;张继春;郭学彬;肖正学;代仁平;;软弱夹层强度参数的室内模拟[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春山;聂德新;李树森;;埋藏条件下软弱夹层变形模量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强;李宁;陈方方;SWOBODA G;;软弱夹层厚度模拟实用方法及其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富利;张顶立;苏洁;牛晓凯;侯艳娟;;含软弱夹层层状隧道围岩变形机理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刘红帅;唐立强;刘德东;郑志华;;基岩场地软弱夹层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志俭;殷坤龙;简文星;;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蠕变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琨;卢育霞;李倩;王平;;软弱夹层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李小瑞;李名;刘江;付小龙;邢立军;;含软弱夹层岩石的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许金余;王肖戎;孙济南;张军;马波;;地下支护结构弹塑性边界元计算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8 余先华;聂德新;周洪福;;大型直剪与小型直剪对软弱夹层强度试验参数取值关系的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袁澄文;董遵德;;岩体软弱夹层剪切试验若干准则的评述[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10 文继涛;杨世华;刘玉文;;浅谈单倾、破碎和带有软弱夹层的岩石侧向压力的计算方法[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赛楠;厚层基岩滑坡软弱夹层演化过程及控滑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李剑光;含倾斜软弱夹层复合岩体强度及蠕变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3 宋小林;层状岩体爆破的层裂效应及其对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佳;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效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肖定军;爆破作用下岩体软弱夹层运动规律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09年
3 杨永清;爆破作用对软弱夹层的压密及冲刷特征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魏龙生;软弱夹层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于龙;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王志勇;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吕博;含软弱夹层的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8 杨峥;含反倾软弱夹层斜坡动力变形破坏特征及响应规律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杜楠馨;含软弱饱和土夹层场地中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周弨;地震作用下斜坡岩体软弱夹层中空隙气体效应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6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55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