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北部风沙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本文关键词:盐池北部风沙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 农村 模型 乡村聚落 空间演变 空间关联测度 地理探测器 盐池北部风沙区
【摘要】:为科学辨识盐池北部风沙区乡村聚落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基于2005年及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乡村聚落,运用空间韵律指数、空间统计测度模型、GIS热点制图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来定量展现乡村聚落的规模、布局及形态的演变特征,探索自然地形、区位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乡村聚落格局分异的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北部风沙区乡村聚落规模整体缩减,集约用地程度提高,斑块形态趋向简单规则发展,聚落分布重心朝东南方向迁移;乡村聚落空间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分布密度呈"中密外疏"的空间特征;聚落规模"热点"区布局基本未变,而"冷点"区表现出了明显的轮换特征。近8 a期间,乡村聚落分布逐渐向草地、林地靠拢,且远离沙源,乡村聚落的变迁映射出沙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人类活动正在以积极的方式逐渐优化沙区的生态人居环境。基于1 km×1 km网格单元进行的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分异主要受区位条件和自然地形的影响,其中区位条件影响作用力最显著,主要表现为离农业灌区距离、离沙源距离、城镇临近度3个指标,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力不显著。该研究可为沙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优化与调控、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沙区聚落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模型 乡村聚落 空间演变 空间关联测度 地理探测器 盐池北部风沙区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6B02)
【分类号】:TU982.29;F301.2
【正文快照】: 王曼曼,吴秀芹,吴斌,张宇清,董贵华.盐池北部风沙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8):260-271.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8.037 http://www.tcsae.orgWang Manman,Wu Xiuqin,Wu Bin,Zhang Yuqing,Dong Guihua.Evolution analysis of spatial p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海贝贝;李小建;许家伟;;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国明;刘艳;罗奇云;;黑龙江省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樊天相;杨庆媛;何建;潘菲;邓永旺;;重庆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以长寿区海棠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05期
3 苏木兰;戴文远;黄华富;郭强;姜华伟;黄剑彬;;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整理潜力分析——以福州市七县(市)和平潭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4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张怡筠;;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8期
5 郑文升;蒋华雄;艾红如;罗静;王晓芳;;中国基础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J];地理研究;2015年11期
6 刘春芳;石培基;焦贝贝;吴娜;李骞国;;基于乡村转型的黄土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J];经济地理;2014年11期
7 姜婵婵;雷国平;孟凡浩;;典型工业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8 杨玉珍;;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及政策衔接——行为经济学视角[J];经济地理;2015年07期
9 宋伟;;中国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估算[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33期
10 王发艳;李阳兵;;红枫湖流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岩溶;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新盼;姜广辉;何新;;农村居民点等级体系与空间布局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2 苏木兰;戴文远;黄华富;郭强;姜华伟;黄剑彬;;快速城镇化下海坛岛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海贝贝;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聚落空间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莉;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农村聚居空间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倪冰洁;基于引力模型的东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洪步庭;基于GIS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超;渭北旱塬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布局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淼,李建东;基于RS和GIS的桓仁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年05期
2 王婷;周国华;杨延;;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3 王成,武红,徐化成,郑均宝,周怀军;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2期
4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5 田光进,刘纪远,庄大方;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6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7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8 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9 韩非;蔡建明;;我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演变与重建[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10 李全林;马晓冬;沈一;;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乔征;王葆华;;关中平原乡村聚落景观变迁典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3 王广超;李全林;王亚平;开黎黎;徐瑶瑶;奚秋燕;史华莹;吴敏;;苏州与徐州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比较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J];山地学报;2012年04期
5 刘永伟;张阳生;李奕;;近10年来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6 浦欣成;王竹;黄倩;;乡村聚落的边界形态探析[J];建筑与文化;2013年08期
7 谢显奇;甘淑;余莉;任鹏飞;陈应跃;;岩溶山地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广南县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S1期
8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朱彬;;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9 廖燕青;;探讨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的设计——以云头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年03期
10 文运;赵书彬;张娟;;乡村旅游发展下海口乡村聚落景观的变化——以美社村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力;;乡村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葫芦河流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范霄鹏;;新乡村聚落的营建基础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任慧子;曹小曙;李丹;;乡村聚落历史空间演化及其内部关联网络——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汪晓春;梅耀林;段威;许珊珊;;城市时代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优化及规划对策——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6 孙健;;乡村聚落绿化的景观美学原则[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宋若蔚;;延续川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以都江堰某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8 刘安生;陈伟前;胡金燕;;常州市特色村庄规划引导浅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李扬;范霄鹏;;基于区域资源整合的新乡村聚落研究——旅游产业视野下的京郊新农村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复多;;乡村聚落的生态文化基础——文化名村规划布局的启示[A];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褚兴彪;山东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模型构建与优化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毛志睿;乡村聚落旅游开发的准入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珍;类型学在豫西乡村聚落更新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姚尚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当代乡村聚落布点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周亮亮;金华市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规律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祥熙;四川盆周山区乡村聚落发展度及其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凯博;类型学在黑龙江乡村聚落更新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
6 樊巧思;乡村聚落可持续性景观的设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7 吴琼;新型城镇化下乡村聚落的植物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范宁;苏南新农村乡村聚落绿化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韩思;易县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陈海峰;512地震后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9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65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