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精神病态人格障碍的问题与防范
本文关键词:教育中的精神病态人格障碍的问题与防范
【摘要】:精神病态人格学生的危害主要有:长期持续违反校纪班规,破坏教育教学秩序;缺乏学生的存在感,给其他学生形成负面示范;长期因为本能冲动而导致违法犯罪,是学校中的高危人群;重复问题行为且不理解自己的错误,缺乏道德感。其病因主要有:过早的神经功能上的问题的恶化;社交能力水平低下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减少;父母和教育者的放弃;个体归因偏差的持续问题。精神病态人格学生的矫治需要注意: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是前提保障;社交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实践,是预防精神病态人格的根本途径;学校教育中老师的耐心、爱心和同学们的友善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矫治措施;必要的心理科学矫治方法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机制研究”(15XJC710001)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倩;陈图农;徐静;;青少年人格障碍研究进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关于《妄想型人格障碍个案的治疗》的商榷[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年08期
3 张妍;;你容易有怎样的人格障碍[J];学生之友(初中版)(金视野);2008年05期
4 崔邦俊;;试谈中学生的人格障碍疏导[J];学苑教育;2012年17期
5 袁浩龙;老师,你命丧谁手——谈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形成和矫治[J];医药与保健;1999年04期
6 郝卯亮;试论创新的人格障碍及其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钦建华;浅谈人格障碍的特征、成因及防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郭光初;高校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剖析和对策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孙立峰;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成因及其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杨艳杰,彭涛,王玉清;哈尔滨市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分布特点[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怡;何畏;柴浩;王伟;陈炜;沈模卫;;正常人格特质对人格障碍功能类型的预测[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雅婕;;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春娟;严明;;人格障碍23例临床分析[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于宏华;;强迫障碍患者与人格障碍共病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石华孟;;文科一年级某高校生人格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兰;王萍;秦吉华;王莉;姜玉成;;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与治疗[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玉竹;;住院人格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赵元庆;;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凌辉;;中国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调查及缘由[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郑德伟;童辉杰;;大学生人格障碍评估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 金振;“报复杀人”的背后[N];南京日报;2008年
2 海青 ;人格障碍特性可随时间改变[N];经济参考报;2002年
3 张家勇;人格障碍≠精神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付东红 张新乔;人格障碍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建立[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蒋明 特约记者 高翔;将人格障碍消弭在成年前[N];健康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孙燕明;特定人格障碍发病率速增 三类人士成为高危人群[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7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教授 王学义 苏朝霞;早期心理教育可预防人格障碍[N];家庭医生报;2009年
8 吴晓;专家解析:人格障碍导致硕士虐猫[N];中国妇女报;2005年
9 杨震 蔡淑清;关注青少年人格障碍[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室 袁浩龙;脑外伤引起类变态人格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婉珍;人格障碍功能类型与不同意识状态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5年
2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芬;某高校大学生人格障碍流行病学调查[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少波;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3 康燕;多学科聚焦人格障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4 于宏华;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心理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郑德伟;大学生人格障碍评估[D];苏州大学;2005年
6 曹文胜;强迫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及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许成岗;重性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及人格障碍共病以及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黎雪梅;暴力犯罪和人格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9 张陈茜;男性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共患人格障碍和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周箐;人格障碍与刑事责任[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78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27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