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本真人性与本真教育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12-30 13:29

  本文关键词:本真人性与本真教育的哲学思考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性 本真人性 本真教育


【摘要】: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通过其自身弊端: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给现代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现代性、人性与教育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具有本真人性的人可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本真人性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活性基础上的主动生存性、心理世界的和谐一致性、自我意识的独立生成性和精神向度的自我超越性。本真人性需要本真教育去造就。本真教育的哲学设想反衬着现代教育的诸多弊端,指引着未来教育变革的方向。
[Abstract]:......
【作者单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1]-JKGHAD-04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李朝军“本”是“根本”、“本质”,是事物的根源。“真”是“真实”、“本性”、“本原”,是事物的真实面貌。“本真”是指事物自身本质规定性所规定的存在和发展状态。“本真”状态的事物能够按照其自身内在规律性,在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中,健康地生存,和谐地发展。本真人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俞吾金;关于人性问题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论与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宏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彭公亮;现实性与现代性:哲学的内在精神及人文视野[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连连;大众文化的现代性及其内在矛盾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4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8 毛燕武;试论民国时期杭州电织业同业公会的现代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林广泽;“自由写作”与“现代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5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4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55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355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