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建构 出处:《教育科学》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哲学领域的语言、逻辑哲学的转向也带来了教育学对语言、话语的研究的兴起。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发展也在不断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学的"话语混沌"、"话语背后权力影响"以及"话语与主体"等原因之后,教育学话语的建构也成为主要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学话语建构之路的三个方面即专业化,教育学话语专业化的外在保障机制;本土化,教育学话语的价值理性;实践化,教育学话语的最终指向,基础上的的分析探索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取向路径。
[Abstract]:Since 1970s, the turn of philosophy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and logical philosophy has also brought pedagogy to language.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ical discourse in our country is also continuing to explore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of "discourse chaos", "the influence of power behind discourse" and "discourse and sub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pedagogy discourse has also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edagogy discourse in China, namely specialization, the external safeguard mechanism of pedagogy discourse specialization; Localization, the value rationality of pedagogy discourse; Practice, the final direction of pedagogy discours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ath of Chinese pedagogy discourse orient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学话语研究课题的项目成果之一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博士研究生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SSXT105)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哲学领域的语言、逻辑哲学的转向也带来了教育学对语言、话语的研究。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发展也在不断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学的“话语混沌”、“话语背后权力影响”以及“话语与主体”等原因之后,教育学话语的建构也成为主要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巧先;认识与分析:教育学中国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2 杨宏飞,刘佳;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3 丁丽红,焦瑶光;教育学从“科学化”到“消亡”——对教育学的回顾和前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庆昌;;论教育学的范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王建华;;作为方法的教育学[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6 徐冬青;;观察、参与、介入:教育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4期
7 洪丕熙;;制度教育家洛勃罗论“新”教育学运动[J];外国教育资料;1988年01期
8 丁;教育学的困境[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4期
9 张晓鹏;“教育学体系”概念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1992年03期
10 陈桂生;略论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J];教育研究;199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第二章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修养[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应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学依然面临“学科化”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庞守兴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顶天立地”: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伍红林;调准我们教育学的焦距和色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钟启泉;告别“罐装” 走近真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刘慧珍;寻找“教育学文化性格”之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金鑫;《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建造教育学理论大厦基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7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讨》 探未发明的新理 入未开化的边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周霖;重建教育理论创新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刘旭东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提供平台:引领教育与社会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惠雨;论教育学话语的若干问题及未来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迪;无立场教育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燕敏;论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雪;教育学原创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张晓东;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谈作为策略的教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婧;国外教育学著作中的范畴及其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10 连芳芳;吉鲁的后现代批判教育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2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3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