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英国的生命教育及对我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6 05:43

  本文关键词: 英国 生命教育 影响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英国的生命教育开展较早,形成了很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富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比较成功的经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文章深入分析英国生命教育的特点,提出借鉴英国生命教育经验,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宏观引导,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对于我国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Life education in Britain developed earlier and formed a representative development model. The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education in Britain and proposes t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ife education in Britai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ur country to carry out life education effectively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strengthening macroscopic guid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ranks.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编号:1253xs103)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二类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研究”(编号:13JDSZ2052)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开展并深化生命教育,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的生命教育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很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富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国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程守梅;蔡丽华;刘敬;;论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死亡观教育的必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2 常超;;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价值观透视及教育引导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年09期

3 韩晓峗;于铭汇;;英国生命教育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王定功;;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探析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程守梅;郑有为;;大学生死亡观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年32期

2 杨汉春;;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诉求、融合及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3 孙刚成;田玉慧;;生命教育视域下的教育与人的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年02期

4 兰刚;李喜燕;;重庆(永川)职教城大学生价值观实证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3年05期

5 李艺;;生命教育的现实需要与价值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9期

6 吴扣群;顾霞;;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科技资讯;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郎玮;中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莎;中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3 魏艺;和谐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魏珑菲;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德新,叶育新,周双娥;死亡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软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徐秉国;;英国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3 李峰;;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J];理论导刊;2011年02期

4 黄鑫英;;基于价值观引导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吕可;;社会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郭玉琨;;高校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J];天中学刊;2009年06期

7 王艳玲;社区共建: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王桂岚;英国中小学的教育督导[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9 杜林致;;罪犯金钱心理特征及其与价值观、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汪霞;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上)[J];学科教育;2000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亚芳;英国的学校德育[D];浙江大学;2002年

2 张培;英国中小学校生命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蓓春;教育:创新主体协同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导刊;2000年11期

2 张忠华;试论教育现代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10期

3 李志勇;实施素质教育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11期

4 代树兴;论教育对文化的选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2期

5 张家禄,沈国妙;浅谈素质与素质教育[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金振胜,牛建立,张全良;采取积极措施 推进素质教育[J];天中学刊;2000年S1期

7 代红;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内涵[J];新疆社科论坛;2000年01期

8 黎晓莉;让教育者走进创新教育的新天地[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9 石涛;论素质教育[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赵国欣;关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科;;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王颖;魏宏纯;;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3 李成才;;关于学校诚信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顾明远;;全民学习奔小康[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6 胡冠兰;;越南教育的今昔与未来[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7 刘麦珍;;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严少青;;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崔修英;;关于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李介昌;;谈教育创新思想的优化[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作广;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N];光明日报;2002年

2 康丽;落实素质教育 教师更要有创新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6年

3 刘天眷 (作者单位:庆阳市教学研究室);教育在和谐文化中的责任和使命[N];陇东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肖元媛 撰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N];佳木斯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万红金 通讯员 房超平 赵小平;“南山经验”引领深圳教育现代化[N];深圳商报;2008年

6 孙连宇;老课本走红映衬功利教育的尴尬[N];沈阳日报;2010年

7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 鲍寅初;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跨越[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 唐彬;教育公平关乎更深远的社会进步[N];东莞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蕾;教育数字化千亿金矿待开掘[N];中国经营报;2012年

10 熊瑜 成春;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 不断推动教育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丽;唐代教育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峗;生命教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广山;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肖洒;教育基本要素之关系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善梅;论人类理解的本质及与教育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玉兰;公正教育内容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曾波;论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持[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朱家安;科教兴市 任重道远[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周蓉;学生公民素养教育内容的承续整合[D];宁波大学;2011年

9 杨晓新;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谢倩;汉代女子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4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464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a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