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微互动世界的生成逻辑
本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与客体 微互动 认同世界 问题与出路 出处:《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微互动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反馈过程,一方面是主体将正向信息输送给客体并即时接收客体的互动反馈,另一方面是客体接收主体的信息并积极参与互动反馈,从而生成主客体深度交往的微互动世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微互动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偏差主要体现在成见的雾障、自主性的让渡、深度供给的缺位、主导地位的消解、行为无涉的泥沼等五个方面,分别指向主客体在微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在一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微互动生成包括感性认同世界、理性认同世界、话语认同世界、行为转化世界在内的四个维度,构建"思维训练——话语沟通——行为转化"的微互动主体结构,共同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微互动世界生成逻辑的应然格局与价值追求。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 interaction is a two-way interactive feedback process, one is subject to positiv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o the object and object interaction to receive immediate feedback,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main object of receiving information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active feedback, micro interactive world. To generate depth to the object in question consciousness oriented micro interaction, deviation should be and realit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g stereotypes, transfer of autonomy, lack of depth of supply, digestion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behavior free mud and so on five aspects, pointing to the problems and problems of subject and object in the micro interactio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 interactive generation includes the perceptual world, rational world, discourse and identity in the world, the four dimensions of behavior into world, constructing "thinking training,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into the micro mutual The structure of the dynamic subject, together, stipulates the logical pattern and value pursuit of the logic of the micro interactive wor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AKS011)阶段成果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2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蓝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韦吉锋;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及其意义[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刘大军,罗振江;着眼素质 研究对策——对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王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7 何睿;试论高校中建立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4期
8 肖兴燕;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9 谢华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1期
10 高歌;对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昌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盛军;;邓小平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2 殷丽新;;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用机结合[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3 官锡强;;因特网时代广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洋;李芳;;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张劲楠;;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现[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6 唐超;;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凤娥;侯慧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关系探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8 翁朗;;浅析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玉霞;加强和改进大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安阳日报;2005年
2 潮州卫生学校 陈苏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和谐学校[N];潮州日报;2007年
3 郭秀提;用心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衡水日报;2008年
4 格尔玛;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N];喀什日报(汉);2009年
5 湖南工业大学 姚冬梅;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N];光明日报;2010年
6 蒋涛涛 苏鹏;社会发展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王莉;全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和电视电话会议在拉萨召开[N];西藏日报;2008年
8 中国防卫科技学院 王洪波;让“意义世界”贴地飞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天津美术学院 马燕;从心理健康角度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N];天津教育报;2009年
10 ;审议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传达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N];青海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夏力;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王智慧;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文莉;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关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惠娟;主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小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帆;出场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何丽君;思想政治教育“四主体”锥体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曾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的价值实现[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7 徐丽颖;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孙媛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胡春阳;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闫琪兴;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27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2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