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新媒体素养
本文关键词: 新媒体素养 未成年人 互联网 碎片化 慎独 出处:《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的"第八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联网的经历,远高于我国网民的总体触网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创造未成年人生活新空间的同时,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在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应更加重视互联网教育,尤其是新媒体素养教育。"慎独"所追求的"慎守其独"的道德境界,契合了在网络世界中经常会出现的"所为之事,人所不知,己独知也"的状况。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的"慎独"教育,可以引导他们从小争当"中国好网民"。
[Abstract]:The report on the 8th Internet usage of minors published by China Young Pioneer career Development Cent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port") shows that 91.9 percent of minors have experience using the Internet. It is far higher than the overall contact rate of Chinese Internet us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creates a new space for minors to live in at the same time, The negative impact on minors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mes when the Internet increasingly affects people's live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nternet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the new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The moral realm of "being careful to observe its own independence" pursued by "cautious independence" coincides with the "doing things" that often occur in the online world, which people do not know. Therefore, a systematic education for minors can lead them to strive to become "good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from an early age.
【作者单位】: 甘肃庄浪县朱店小学;
【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有效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GS[2014]GHB146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K.N.库克尔;;谁将控制互联网?[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钟瑛;;互联网管理模式、原则及方法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志锋;;我国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1年12期
4 王世伟;;被互联网挑战的时代[J];社会观察;2013年03期
5 马湘临;互联网对我国社会政治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刘祥军,楚成亚;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图景——互联网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02期
7 张子龙,李正关;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佐薇·贝尔德;初习;;管理互联网——政府、商界和非营利者[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03期
9 李志国;;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的现状及应对其负面影响的措施[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年09期
10 余多星;张怡;;浅论加强互联网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菁菁;;浅析西方国家互联网管理的通行做法[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苏少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思考[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涛甫;;“脱嵌”与“回笼”——中国互联网的规制路径初探[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4 黄澄清;;互联网的约束与发展[A];新媒体:竞合与共赢[C];2007年
5 张密;陆奕;;互联网药品服务监管现状和发展趋势[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黄志雄;万燕霞;;论互联网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程慧 编译;互联网管理权争夺战:谁是最后赢家?[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记者 肖扬;互联网国际管理:谁主沉浮[N];金融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杨琳桦;突尼斯争议散去:互联网管辖权中国贡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美国仍将独掌互联网管理权[N];网络世界;2005年
5 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陈云贤 博士 张孟友 博士;美国互联网发展及其政策制定[N];证券时报;2001年
6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邬贺铨;应用扩展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7年
7 方家平;互联网信息评议值得尝试[N];光明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龙玉;加强网络管理 维护信息安全[N];金华日报;2006年
9 李斌;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 胡红军;着手建立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N];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4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杰;论互联网给宗教世界带来的冲击[D];复旦大学;2013年
2 刘腾飞;基于互联网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中美互联网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郑高照;权力、资本介入互联网的社会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林静时;互联网治理中行业自律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吴静;互联网信息影响力形成过程中政府角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氏美河(Tran Thi My Ha);越南互联网管理模式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金正连;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成长的内在需要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尚磊;“互联网/权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姜群;英国互联网管理体制透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静静;从美国政府的互联网管理看其对中国的借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1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4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