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视角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本文选题:教育理论工作者 切入点:教育实践工作者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要放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层面去讨论。两类主体的合作是二者关系新的深化点,可以通过教育理论工作者主动把理论带入实践、教育实践工作者寻求理论的帮助、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进行合作。但因为两者在合作假设、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的差异,阻碍了教育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深入开展,因此只有两类主体进行反思和行动,才能走向真正的合作,实现教育理论和实践真正的内在贯通。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final analysis, we shoul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ists and practitioner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ubjects is the new deepening poi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Educational theorists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br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educators can seek the help of theory, a partner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so on. But because the two are working together, The difference of thinking mode and value pursuit hinder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fore, only when two kinds of subjects reflect and act, can they move towards true cooperation and realize the real inner penetr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政涛;;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王恒;;中外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0期
3 刘西亚;;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困境之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05期
4 曹永国;也谈“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兼与彭泽平同志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5 宋秋前;行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6 吴黛舒;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本土反思[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7 康丽颖;;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的自识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宁虹;胡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高维;;谁的理论? 谁的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审[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12期
10 李孝川;王凌;;农村中小学与师范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玮;徐燕;李晓燕;;论校本理论指导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的意义[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陈玮;试论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方新普;李莉;黄文仁;;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5 凡勇昆;邬志辉;;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战略新走向——“力争上游”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7 杨帆;王红艳;;主人,仆人,抑或精神之师?——《教师的哲学》导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8 张建荣;;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反思[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杨洁;莫瑞柏;;我国21世纪以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10 陈玮;;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内外兼修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麦巧;;师范院校语言类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丽莉;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美华;全景式教学在《文化生活》运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文娇;教师个人理论形成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浩;现代散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锁馨;国际视域下实践导向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杨春英;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理性转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凤华;山东省素质教育改革下教师权威的重构[D];聊城大学;2011年
10 孙洋洋;不同类型学校合作伙伴关系的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立芹;美国专业发展学校中的“合作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伍红林;;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研究:历史、问题、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3 洪肖红;;让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发挥效益的有效途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4 马云鹏,谢翌;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3期
5 伍红林;;论“双向滋养型”的合作教育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参考纲要[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操太圣,卢乃桂;院校协作脉络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赋权与规训的争拗[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8 王学义;;也谈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需要一个能动的‘中介’[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9年03期
9 高秉江;生活世界与生存主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英美两国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翁朱华;影响大—中小学合作的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克均;“三主和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0年06期
2 高伟;从教师角度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教育评论;1999年02期
3 ;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省教委决定年内在全省开展“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J];湖南教育;1997年05期
4 ;一九九九: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走向[J];湖南教育;1998年05期
5 王振中;论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与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杨艳君;;叙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7 宋秋前;行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8 李学明,,陈昭庆;加强合作 深入研究──“丁有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会”成立[J];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Z1期
9 卜玉华;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何去何从——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展开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10 王文静;谢秋葵;;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持续动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淮北芦岭矿小学 韩金环;“人文化”管理——班级管理的更高境界[N];安徽经济报;2002年
2 记者 刘微;第五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王培峰;教育事件:理论与实践的“动感地带”[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王占伟;课改:教育理论研究“病”得不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郝若平 杨进发;素质教育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N];发展导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小忠;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尝试性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少非;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方法与教学案例的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蔡进林;网络教育与教师角色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燕玲;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的理论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爱琴;学科课程的价值再认——一个基于生命发展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4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7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