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后现代犬儒主义阐释——基于海德格尔“构境论”视角的解读
本文选题:后现代 切入点:犬儒主义 出处:《教育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中的非道德主义思潮,极容易侵袭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诉求,最终致使教育成为某种精于算计和谋取利益的工具。从海德格尔"构境论"的视角解读教育中存在的这种后现代犬儒主义现象,可以深入地把握到:教育是在周围世界、公共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异变,正是通过教育自身与环境的"循环建构",酿成了教育中对道德由怀疑嘲弄到麻木不仁等诸多后现代犬儒主义现象的蔓延。
[Abstract]:The trend of unethicism in education is very easy to attack the ultimate value demand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n the end, education becomes a kind of tool which is good at calculating and seeking benefi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idegger's "Constructionalism", the phenomenon of post-modern cynicism in education can be deeply grasped: education is in the world around it. Under the common action of public world and self-world, it is through the "cyclic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itself and environment that many post-modern cynicism phenomena such as suspicion, ridicule, insensitivity and so on have spread i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苏民;论自由与责任——兼论反对价值相对主义和犬儒主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郑富兴;;道德教育:从童话精神到悲剧意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曾云;;源初境域和意义显示——海德格尔早期对“世界”的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徐振轩;简论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彭麟淋;;关于马尔库塞视域中人类异化的逻辑探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金小燕;马佰莲;;生态文明视角下消费和幸福关系的思考—对消费主义幸福观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10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精神[J];戏剧艺术;1998年05期
2 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登超;犬儒主义与老子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柯潍;;“特立独行”与“犬儒主义”的新博弈[J];大江周刊(焦点纪实);2007年04期
3 王洪岳;;当代文学中的欲望叙事与犬儒主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汪铮;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从王晓明的个案考察开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1期
5 赵文靖;;浅析中国当代喜剧影视作品中的犬儒主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叶奕翔;;大众文化的叙事策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质彬;;要那么快乐干吗?[J];青少年日记;2006年01期
8 韩美群;;现代犬儒主义思想及其负面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侠;;技术进步、犬儒主义与启蒙的幻象[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陶东风;;玄幻文学:时代的犬儒主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2 付晓东;;“不靠谱青年”的趣味转向——谈70一代精神症候特征的艺术呈现[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由“玄幻小说”引发的一点联想[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刘川鄂;;当下中国三类都市题材文学之我见(发言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文锦菊;;论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转型[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魏英;;大众文化的两重性——“2007·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分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8 耿传明;;《红旗谱》:出于时代的选择与超出时代的希望——《红旗谱》的文学价值与植根乡土的乌托邦特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鉴传今;学术犬儒主义应当缓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陶东风;谈犬儒主义[N];陕西日报;2007年
3 陶东风;谈犬儒主义[N];学习时报;2007年
4 夏可;犬儒主义思潮损害文学[N];文学报;2007年
5 大学生 然玉;犬儒主义是“傍文化”帮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谢浮名;何妨做个幸福的犬儒[N];商务时报;2007年
7 陶东风;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刘淡(书评人);当代政治图景:犬儒主义还是形而上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9 陶东风;玄幻文学:时代的犬儒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陶东风;目前不需要庄子精神[N];贵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灿;“诚言”与“关心自己”[D];复旦大学;2010年
2 相飞;房地产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及其效应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3 张士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白艳莉;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美春;从“先驱”到“附逆”[D];山东大学;2008年
8 赵伟;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理论转向及其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晨;“自由的狗”—希腊犬儒主义自由哲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龙成;当代中国犬儒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赵寅清;组织犬儒主义的形成与影响机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方明;网络流行语中的“犬儒主义”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钟萍;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犬儒主义的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江露露;虚伪的救赎[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红娟;大众传播时代传统文化的命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将军;从教化到拯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筱;攻击性管理行为与员工犬儒主义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8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9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