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网络环境下学校主体性德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8-03-14 13:02

  本文选题:网络环境 切入点:学校德育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并且对其思想品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文化间的交叉传播,也使学校德育面对着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多元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并存的德育环境。学校德育如何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主动权,是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面对青少年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上的量变,以及由网络延伸所导致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质变,学校德育不能只以传播知识的身份立足,而必须以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分析评价、选择和创造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审慎思考和理性选择的道德能力,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构建的过程。
[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young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mass of informatio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tercultural cross-propagation, It also makes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face a different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with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values and moral standards. How to solve the new situation, solve the new problems and master the initiative in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value judgment and moral concept of young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qualitative changes in the way of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caused by the extension of the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should not only be based on the status of spreading knowledge, but also develop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spirit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own moral judgment, analysis, evaluation, choice and creativity.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moral ability to think carefully and choose rationally, and to turn the education of moral norms and values into the process of independent choice and autonomous construction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作者单位】: 长春市教育学院政史地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GH13628)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桂芬;试论德育工作的主体性和实效性[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2 马亚静;论主体性德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3期

3 马亚静;论主体性德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2年01期

4 周烁,庄兴忠;构建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2期

5 孙丹薇;试论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1期

6 孙秀玲;论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理念与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蒋广庭;论弘扬主体性德育[J];学习导报;2003年10期

8 熊小平;;主体性德育:新世纪的呼唤[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吕一军,杜兰晓;略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0 张玉茹;主体性德育模式与德育有效性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袁晓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主体性德育学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屈仕统;;主体性德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探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陆赵华;;挖掘科技教育中的德育内涵构建主体性德育平台[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课题组;;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北京市十一学校 管杰;创新教育理念 提高德育实效[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李宝丰 宁日壮;主体性德育的途径和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记者单小书;快乐相伴师生 幸福溢满校园[N];抚顺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静;多元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初探[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灵魁;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实施途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倩;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宋子祥;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宪春;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实施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赵志远;美日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叶稳安;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磊;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大畏;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10 欧盛端;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及其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11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11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