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维方式:结构、功能及意义
本文选题:教育思维方式 切入点:教育活动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6期
【摘要】:教育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观察教育现象、提出教育问题、分析教育问题、评价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较为稳定、业已形成的认识框架和思维线路。它由价值导向系统、知识经验系统、智慧操作系统、动力调控系统等四个系统要素构成。教育思维方式在整个认识活动中起着选择、整合和解释的功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为"转换—指导—决策"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教育思维方式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样态,引领着教育变革的方向,并影响着教育问题的解决。
[Abstract]:The mode of educational thinking is a relatively stable and formed cognitive framework and thinking line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process of observing the educational phenomena, raising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analyzing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evaluating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solving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It consists of four system elements: value oriented system,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system, intelligent operating system and dynamic control system.The mode of thinking of education plays the function of choosing, integrating and explaining in the whole cognition activity.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education, it is shown as the function of "transformation-guidance-decision",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function of evalu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thinking mod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ich restricts the pattern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leads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affects the solution of educational problems.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西教育思维方式的比较与会通研究》(课题编号:FAB12052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孟万金;张华;;教育思维方式变革刍议[J];教育评论;1992年05期
2 迟艳杰;教学本体论的转换——从“思维本体论”到“生成论本体论”[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3 刘庆昌;教育思维:一个新的教育理论范畴[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4 张华;赞科夫的教育思维方式及其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J];教育改革;1994年03期
5 张向众;;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趋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平;孙晓娟;;论思维创新的实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4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王振生;论经济法的本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康海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杨韬;;对科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构建中国科学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超;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庆昌;论教育知识的实在化[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万伟;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从“主体思维”到“关系思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3 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J];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4 李国榕 ,张华;试析中国文化传统对当今教育观念的影响机制[J];齐鲁学刊;1993年03期
5 孙美堂;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兼谈对存在的诠释[J];哲学动态;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教育思维与创造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杨跃;知识观的嬗变与教育思维范式的转换[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郭利;;照耀生命的阳光 《上海教育》见证我的成长路[J];上海教育;2006年11期
4 刘庆昌;;教育思维:教育观和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5 ;教育思维:教育观和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年Z1期
6 顾鹏贵;;换一种教育思维[J];教师博览;2008年05期
7 雷泓霈;;“教育思维办教育”应摒弃的误区[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8期
8 杨卫明;;教育思维研究的探索与创新——《教育思维学》评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毕世响;教育范式·教育思维·教育智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周洪仁;关于教育逻辑、教育学和逻辑学的划界问题——再论教育逻辑的对象[J];中州大学学报;199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立丽;古小丹;;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周义军;观念一变 教育一亮[N];山西日报;2000年
2 记者 王端鹏;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来济调研[N];济南日报;2009年
3 吴明京;低龄留学能否走远[N];光明日报;2001年
4 王莉;不能穿新鞋走老路[N];西藏日报;2009年
5 厦门市教育局 任勇;7位教师博客反思教育人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美霞;对教育实践进行规范的理性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2 袁礼;文盲老人的教育哲学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韩敏;教育理念的价值及其实现[D];山西大学;2010年
4 杨娜;教育理论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D];山西大学;2013年
5 田文珊;论教育情感和教育理性在教育过程中的统一[D];山西大学;2010年
6 王宇琼;论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18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1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