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历史评价问题浅论
本文选题:教育史 + 教育家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15期
【摘要】:对教育家合理评价是教育史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新的学术评价体制下,要想使得人物评价更加科学,就要缓解过于重视道德评价的传统,增加教育家历史贡献在评价中的比重,注重以后世和他人评价为主的评价体制,参考全面考察与正反观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而实现对教育家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
[Abstract]:The rational evaluation of educator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history theory . In the new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character appraisal more scientific , to ease the tradition of moral evaluation too much , to increase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educator in the evaluation ,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later and other people ' s evaluation , and to make a mor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educator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positive reflection photography .
【作者单位】: 山东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国凤;;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朱镜人;韦立君;张珍珍;;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及教学问题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姜玲玲;;复杂性思维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吴政家;;魏晋六朝思乡诗的共时性诱因和精神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韩涛;;司法变奏的历史空间——从晚清大理院办公场所的建筑谈起[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李真真;;宋人“党”观念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斯颖;;直面课堂教学的复杂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8 冯跃;;现代性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彭阳红;;“问题”研究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10 高冬;张乾;;复杂性理论:透视学科建设问题的独特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箭;;教育历史研究的新范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刘丽琼;;克雷明教育史学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李福春;;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演进与整体性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5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粹;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小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霞英;试论中学历史教科书之“文化史”编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10年
7 朱岩;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秋菊;教育与人的尊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型伟;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话[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7期
2 黄钊;《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导言[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胡途;春浓寸酽花信俏——《湖南教育史》读后[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5期
4 杜德专;;老师要学学教育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11期
5 王开东;;一个人的教育史——读干国祥《破译教育的密码》[J];人民教育;2006年05期
6 朱镜人;韦立君;张珍珍;;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及教学问题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炳烛千秋照后学”——王炳照与教育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J];教育学报;2010年05期
8 常国良;;关于中外教育史教学接驳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8期
9 ;“教育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行[J];教育学报;2012年04期
10 于新东;;科技要领先,教育须先行[J];浙江经济;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如平;;巴茨的教育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编纂工作学术报告摘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王庆玲;;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教育史的研究范围及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巨志忠;;宏道书院:明清时期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颗明星[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5 安永新;;明清时期贵州民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徐辉;;再评英国《1870年初等教育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徐毅鹏;;在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滕大春;;从比较教育观点评费希特在教育史中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黄柏良;陆丹霞;易有卿;;“三方”联手托起明日个性化“太阳”——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个性化教育与实验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金杰;;近十七年徐特立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新国;简析《南京教育史》[N];光明日报;2007年
2 扬州大学 陈景春;昌明丰瞻的江苏教育史[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记者 苗家生;《日本侵华教育史》出版[N];光明日报;2002年
4 刘微;《中华留学教育史录》出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刘涵之 刘琳信;教育史:社会地图上的教育事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李耀宗;敢天下先 修独家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7 张亚群;留德学人的文化路向[N];中华新闻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连成;创造教育史上的奇迹[N];光明日报;2001年
9 佟鸿举;北京最早的毕业证[N];中华读书报;2014年
10 杨际德;写作课的真谛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卫华;山东根据地的社会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晓芳;中国近代留学途径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3 谢娜;美国亲职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彦卿;清末女子教育发展研究(1840-1912)[D];河北大学;2007年
5 张殊夏;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宇静;清末民初幼儿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8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83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