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实践与教育的相互规定性及其表现

发布时间:2018-05-07 10:19

  本文选题:实践教育哲学 + 社会实践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03期


【摘要】:当前不少教育学者不是把实践哲学的实践概念理解为具体的行为活动,就是把教育实践理解为具体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对立,用教育活动的实然压制应然,造成对教育实践的实践本性的遮蔽,极大地冲击、消减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实效。因此,澄清实践教育哲学的本质及其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实践教育哲学是用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来审视、分析、思考教育活动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实践和一般社会实践的本质特性及其相互规定性、教育实践中的主体与客体的本质特性及其关系、教育实践本身的表现形式和教育内容实践形式等。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educational scholars either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concept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as concrete behavior activities, or they interpret educational practice as concret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resulting in the opposi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suppression of the ought to be with the actu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causes the covering of the practical nature of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greatly impacts, and reduces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Therefore, clarifying the essence and basic content of practical education philosoph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cademic value.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s to examine, analyze and think about the basic problems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with the basic spirit and principles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These problems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general social practice and their mutual prescription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manifest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itself and the practical form of educational content, etc.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牛文君;;具体化:关联伽达默尔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鲍永玲;;共在、同居和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娄开生;;试析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袁海燕;赵勇;;大屠杀电影及其影像“生产”的困惑——以南京大屠杀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李金辉;;解释学理论中的实践解释学转向[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7 余达淮;程广丽;;波兰尼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进化认识论之比较[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8 韦拴喜;;技、道之思——兼论美的本质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方超群;;论文学作品声誉的显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熊淑英;;意会知识显性化的意义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郭春霞;张启良;;隐性知识与军校学报编辑能力的提升[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同胜;;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5 刘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贺善侃;;论创新思维的群体组织环境[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蔡志栋;;试论非宗教运动的思想史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万莲子;;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黄广芳;现象学视角下高校英语新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红敏;南京晓庄学院顶岗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霞;基于课堂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珊;生存游戏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欧阳继梅;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D];云南大学;2010年

9 王海霞;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贤平;“象征”与“隐喻”的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桂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颂;论素质教育对科技的推动作用[J];甘肃科技;2000年03期

2 金淑子,张炜华,陈维新;对日本教育实践价值观的认识[J];日本学论坛;2000年04期

3 邢岩梅;教育科研与实践:分离让人很心痛[J];人民教育;2001年12期

4 董玉梅 ,盂祥亭 ,王燕;调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性的有效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5 郭迅就;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J];天中学刊;2001年S1期

6 江雪松;游戏机与教育[J];人民教育;2002年08期

7 覃章成;农村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1期

8 胡东芳;论创新教育的思想超越[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叶存洪;教育断想[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10 江玲;理解教育:理解和改变弱势学生的地位[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汉族;;教育服务:从观念到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曹青阳;;毛泽东同志教育实践的若干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俞启定;;试观儒家造就通才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孙建中;;从学陶、师陶中召唤民族之魂、教育之魂[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5 赵秀山;;杨秀峰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实践活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喻t 贞;;论成仿吾教育实践中的求实务实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崔杨;;高校开展青春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2012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韦善美;;成仿吾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本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春萍;;蔡元培的融通文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田心铭;;学习毛泽东对待教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照海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创新需要共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吕宝林;加强督导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N];甘肃日报;2013年

3 记者 冯瑾;研究部署教育实践活动重大事项[N];新疆日报(汉);2013年

4 记者 吴迪;本市部署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N];北京日报;2013年

5 ;学校校长:素质教育重在务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孙晓明;创建和谐教育[N];盘锦日报;2007年

7 绍兴市教育局 徐志伟;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进教育新发展[N];绍兴日报;2007年

8 赵文博;论和谐教育[N];吉林日报;2008年

9 绍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国阳;成功的教育岂止是一张录取通知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记者 刘彦斌 通讯员 陈春兰;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美霞;对教育实践进行规范的理性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2 王冰;美国基金会的教育实践[D];河北大学;2007年

3 程波;教室空间的教育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福忠;惩戒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莉冰;欧文的教育实践与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少非;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方法与教学案例的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的理性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卓;对我国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两难”问题的分析和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翼虹;美国当代中小学户外教育实践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阎冰;工科专业人才网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6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856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6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