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偏误、终身收入与中国教育收益率的估计
本文选题:教育收益率 + 生命周期偏误 ; 参考:《管理世界》2014年12期
【摘要】:在估计教育收益率的过程中,使用当期收入替代终身收入所造成的生命周期偏误可能比内生性偏误更严重。现有纠正生命周期偏误的研究,主要使用欧美长期面板数据进行,由于长期面板数据不易获得,探索有限数据条件下如何纠正生命周期偏误就很重要。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的短期面板数据,测算其收入接近终身年平均收入的代表性年龄段,以代表性年龄段的收入作为终身收入代理变量估计中国教育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其收入接近终身年平均收入的代表性年龄段在37~38岁,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当期收入的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在2000年之前可能存在低估,之后可能存在高估。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stimating the rate of return on education, the life cycle bias caused by the replacement of lifetime income with current income may be more serious than that caused by endogenous bia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orrecting life cycle bias mainly uses long-term panel data in Europe and America. Because long-term panel data is difficult to obtai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how to correct life cycle bia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mited data. This study uses short-term panel data from the Chinese Household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to estimate the representative age group whose income is close to the average lifetime income, and uses the representative age income as a proxy variable to estimate the education yield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ical age group whose income is close to life-long average income in China is 37 to 38 years old, lagging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stimated educational return rate of current income may be underestimated before the year 2000. Then there may be overestim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030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KZZY2013012)的资助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洪霞;;生命周期偏误与中国教育收益率元分析[J];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2 丁小浩;余秋梅;于洪霞;;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3 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莹莹;;我国农村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测度——基于半参数计量模型的估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2 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王明进;岳昌君;;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计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4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5 付尧;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郑勤华;陈庚;张向东;;中国远程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王云多;;基于内生视角估算教育收益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孟大虎;制度性分割、人力资本粘性与失业问题——以东北地区为例[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铭;;全球化与城市化: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刀福东;;傣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初探[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吴克明;;教育的收入功能新探:工作流动的视角[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朱宁洁;;我国城镇居民中等职业教育收益率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娟;孟大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瑞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李争;中国油菜生产技术供需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徐舒;中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演化[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磊磊;山东省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桑操;我国教育回报水平的估算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秀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凯兵;中等职业教育产出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晶;高等教育滞胀形成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祥思;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培培;企业特征与收入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翠华;新疆教育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徐双双;昆明市中等职业教育个人教育收益率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李宁;不同所有制部门内及部门之间的教育收益率差异[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3 于洪霞;陈玉宇;;外贸出口影响工资水平的机制探析[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4 丁小浩;于洪霞;余秋梅;;中国城镇居民各级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2002~2009年[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3期
5 陈晓宇,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6 葛玉好;;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1988—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7 诸建芳,王伯庆,恩斯特·使君多福;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8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9 魏新,邱黎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负担率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8年04期
10 丁小浩;余秋梅;于洪霞;;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吉利;学历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李元春;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陆慧;城乡教育收益率的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23期
5 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5期
6 赵力涛;;中国农村的教育收益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公共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韩俊;郭建鑫;;中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04期
8 王海港;李实;刘京军;;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9 罗楚亮;;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分布特征[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10 毛爽;;中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收益率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吴春芳;;北京市城镇职工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算——基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就业状况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哲;丁士军;;江汉平原农户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孙志军;杜育红;;学制对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影响——基于广西融安县的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要武;;寻找阿基米德的“杠杆”——“出生季度”是个弱工具变量吗?[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晓宇 陈良;学得越多 挣得越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曹新 普琼;家庭教育需要投资[N];深圳特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紫燕;新疆地区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2 王涛;我国教育收益率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3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李宁;不同所有制部门内及部门之间的教育收益率差异[D];山东大学;2011年
5 冯毅;中国农村非农劳动教育收益率的变动[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小顺;我国教育收益率内部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7 李鑓飞;高职毕业生个人教育收益率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徐传现;安徽省教育收益率变动趋势[D];安徽大学;2014年
9 李湘军;我国教育公平性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赵爽;我国城乡居民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1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88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