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道德宽容研究引论
本文选题:学生 + 宽容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1期
【摘要】:道德宽容是人们寻求和谐解决道德冲突问题的一种方式,是使差异性得到肯定与尊重的一种心境或态度,更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的自我克制。青少年学生作为道德宽容主体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既有普遍的道德宽容主体性的基本意涵,也有自身独有的特征。真正实现道德宽容品质成长,受到道德修养、道德敏感性、道德实践等个体内部因素和道德教育、道德规范、道德商谈等个体外部因素的推动和影响。在形塑校园和谐氛围和化解学生道德冲突上,学生道德宽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bstract]:Moral tolerance is a way for people to seek a harmonious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moral conflict. It is a state of mind or attitude that makes differences be affirmed and respected. It is also a conscious and purposeful self-restraint on the part of individuals. As an important group in the subject of moral tolerance, adolescent students not only have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subjectivity of moral tolerance,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real growth of moral tolerance is promoted and influenced by individual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moral cultivation, moral sensitivity, moral practice and moral education, moral norms, moral negotiation and other individual external factors. Students' moral toler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campus and resolving students' moral conflict.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人事处;
【基金】:蔡志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研究》(课题编号:BEA10003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龙宝新;;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杜时忠;;制度何以育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鲁洁;;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5 冯建军;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许瑞芳;杨华欣;;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兼谈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建国,薄振峰,陈飞;当代中国司法权的异化及其克服[J];攀登;2004年06期
2 魏传光;;人的和谐发展力探微[J];攀登;2009年04期
3 高炜,吴艳;谈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J];前沿;2002年09期
4 王祥;曹顺仙;;试论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建构[J];前沿;2006年05期
5 张晓娜;;价值澄清理论与价值观教育[J];前沿;2006年11期
6 牛文健;;三维价值观体系的管理学反思[J];前沿;2009年06期
7 张方玉;;以人为本的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维度[J];前沿;2011年05期
8 陆正林;;德育回归怎样的生活[J];前沿;2011年10期
9 孔令举;;道德问题研究[J];前沿;2011年10期
10 孔令举;;自由是什么[J];前沿;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4 冯振环;王莉娜;冯领香;;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水平差异的致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5 辛世俊;;试论“以文化人”的问题与对策[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庆;;对“正当优先于善”的分析[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7 董跃;宛佳欣;;论环境人权的拘束性[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艳;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孙素叶;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梁琳;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晓红;中学德育课程中宽容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颖;转型期中国学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扈中平,刘朝晖;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杜时忠;制度变革与学校德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杨小微;教学中的价值引导与价值商谈[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0期
4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5 杨国荣;存在与价值[J];文史哲;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公湖;赵建民;;中职生道德、心理现状调研及教育对策[J];职业技术;2012年07期
2 邝天舒;义务工作──青年学生道德实践的一种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3 李正洪;应重视学生道德接受规律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9年Z1期
4 康剑民;;生活:学生道德生成的基础[J];班主任之友;2006年05期
5 李好志;;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0年04期
6 陈自然;;中职学生道德成长课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5期
7 李益忠;;关注网络对中学生道德和行为影响培养高素质人才[J];成才之路;2013年15期
8 张素芳;学生道德建设浅析[J];山西教育;2003年03期
9 高志刚;利与弊 谈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的影响[J];宁夏教育;2004年01期
10 黎娜;;浅谈音乐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扬;;中学生道德测评——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钟小华;;职业教育德育困境及其对策[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贡华维;摸清小学生道德法制教育薄弱点[N];天津政法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付顺;高职学生道德学习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哲;断裂与融合: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3 杜飞月;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测评与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维超;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莉;农村小学学生管理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曹二莲;当前高职院校师生伦理关系的畸变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杰;学校教育中学生道德理解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武红昌;中学生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黄泽烨;社会转型期学生道德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2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93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