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德性与道德教化:基于幽暗意识的思考
本文选题:幽暗意识 + 人性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摘要】:幽暗意识即人性中存在与始俱来、无法消解的阴暗面,这种意识为认识人性开辟了一个新视角,有深刻的道德意义。世界古老文化传统中几乎都蕴含这种意识,并以不同程度和方式凸显了幽暗意识。基于此,我们要借助制度德性来克服幽暗意识,实现低调道德,并以此为基点借助道德教化的力量寻求超越,达至高调道德,两者共同作用,促进个体道德发展,追求终极善。
[Abstract]:Dark consciousness is the dark side of human nature which can not be dispelled. This kind of consciousness opens up a new angle of view and has profound moral signific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Almost all of the world's ancient cultural traditions contain this kind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dark consciousness is highlighted in different degrees and ways. Based on this, we should overcome the dark consciousness with the help of the system virtue, realize the low-key morals, and based on this, seek to surmount with the strength of moral education, reach to the high profile morals, both function together, promote the individual morals development, pursue the ultimate good.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JY031)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夫艳;;论直接道德教学的现实性[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9期
2 贺利华;;在志愿服务的广阔平台中开展青年道德教化[J];才智;2010年05期
3 全惠玲;对当前道德变化的根源及转换对策的几点思考[J];西航教育;1993年S1期
4 李小鲁;;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J];中国德育;2007年05期
5 唐爱民,刘晓;道德学习的哲学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小鲁;;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4期
7 李强;兴乐以育德——儒家乐教道德教化观浅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0期
8 徐椿梁;;公民道德与网络舆论的二维关系与价值建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胡东芳;;追寻道德的课堂[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06期
10 王玲玲;儿童道德他律向自律转换[J];云南教育;2002年2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小鲁;道德教化:从“教”到“化”的转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史峰;构建学生道德养成的新平台[N];文汇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务珍;论道德“规劝”[D];广州大学;2012年
2 田寿华;论楚雄彝族道德生长的实践特点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范湘娟;当代青少年消费道德及其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海娟;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时统君;教育道德效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昕;论教育善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47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94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