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生命教育的缘起和演进

发布时间:2018-05-29 19:48

  本文选题:生命教育 + 缘起 ; 参考:《求索》2014年08期


【摘要】:生命教育由美国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正式提出并实践,然后向世界各国辐射扩展。生命教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即美国社会种种负面现象以及死亡教育的兴起。近半个世纪来,生命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广泛实施。20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引入生命教育并开展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随后,生命教育亦成为中国大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教育忧思与本土探索、学术诠释与学科界定、理论热兴与实践探求、国家战略与全新发展等四个相对区分的阶段。面向未来,应提出"大生命教育"构想,倡议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成全生命。未来生命教育完全可以回应时代呼声,助力人格培养,提升公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Abstract]:Life education was formally put forward and put into practice in 1968, and then extended to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origin of life education has its profound social and historical roots, that is, the negative phenomena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the rise of death education.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life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paid attention to by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widely implemented in Hong Kong, China in the 1990s. In Taiwan, life educ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Subsequently, life education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in mainland China. Its development has generally experienced educational worries and local exploration, academic interpretation and discipline definition, theoretical boom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National strategy and brand-new development are four relatively distinct stages. Facing the future, we shoul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big life education", and urg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pay attention to life, respect life, love life, treat life well and make life perfect. Life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can fully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times, help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promot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n benefit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作者单位】: 湖南省社科联;湖南农业大学;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哲学咨询与当代哲学教育创新研究”(11YBA20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哲学咨询与生命教育融合互促研究”(XJK01QDY00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公民身份建构的互动研究”(12YJA710023)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江;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09期

2 ;国外中小学生命教育[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9年07期

3 肖川;陈黎明;;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4 郑晓江;;国外死亡教育简介[J];教师博览;2000年02期

5 钮则诚;;从台湾生命教育到华人生命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徐秉国;;英国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7 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8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9 肖川;;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J];青年教师;2007年02期

10 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强;大学生命教育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豪明;韩传信;;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薛琴;;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讲授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王玲;朱小会;;唱响生命之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5 杨勇;;教育:成为你自己——人与教育关系的哲学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朱昌流;;《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许世平;;课堂教学生命流失现象及其成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程广文;论数学课堂交往语言条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赵茵茵;;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樊洪明;谢静超;赵耀华;全贞花;;浅谈主体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3 李克勤;;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陶新华;周丽芳;;以预防为重点开展高校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4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殷建华;走向教育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宛璐;中学历史教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影;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彬;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慧;大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哲;与生命相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朱新荣;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姜锐;教师应对幼儿违纪行为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楚廷;高等教育生命论哲学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冯建军;武秀霞;;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J];中国德育;2008年08期

3 路晓军;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黄克剑;天职观念与范本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03期

5 郑晓江;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09期

6 彭鸿雁;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研究的构建[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刘利;生命教育——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当务之急[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8 单振生;高师生命教育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9 伍红林;;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3 吴晓燕;初中生命教育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黎明;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2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952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