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站在人类历史拐点处探求教育变革之路

发布时间:2018-07-11 21:20

  本文选题:人类历史 + 教育变革 ; 参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摘要】:人类发展处在了人类历史变迁的拐点处——工业文明的十字路口,世界正步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也处在了中国发展的拐点处——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字路口。这两个十字路口无疑开启了下一个时代教育起点的窗口。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应前两次工业革命需要而设计的,是前两次工业革命集中化规模化企业模式的缩影。研究经济发展轨迹和人类足迹脉络,乍看是超出教育范围很远了,殊不知,近年来教育发展的障碍与变革的瓶颈,恰恰在于人们对超出教育范围很远的事忽略得太多,对时代的发展变化表现迟钝。这种现状必须需要得到改变,教育变革之路需要到教育之外去寻求。
[Abstract]:Human development is at the turning point of human history-the crossroad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world is stepping into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ina is also at the turning point of China's development-the crossroad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These two crossroads undoubtedly opened the window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in the next era.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model is designed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the previous two industrial revolutions and epitomizes the centralized and large-scale enterprise model of the previous two industrial revolutions. At first glance, studying the trac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human footprint seems to be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education. However, I do not know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obstacles to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bottleneck of change lie in the fact that people neglect too many things that go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education. Be slow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is situation must be changed, and the path of educational change needs to be sought out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储成仿;中国工业化起点探析——“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影响[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2 张孝德;;“文明高墙”阻碍下的中国方向[J];人民论坛;2012年30期

3 徐莉;;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本质内涵的教育审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储成仿;中国共产党80年胜利发展之根本经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石建国;东北工业化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5期

3 廖爱民;;建国初期西部中心城市发展的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7年07期

4 姬冰澌;;唤醒同理心:教育为了美好生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年12期

5 张国俊;雷电;;现实主义?伪现实主义?——对柳青及《创业史》的再认识之一[J];唐都学刊;2011年04期

6 储成仿;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形成背景、主要经验及其现实意义[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刘亚平;张志国;;广域性课堂下的教学模式[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年01期

8 姬冰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梦”[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石建国;东北工业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王凤杰;王永江与奉天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26)[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廖爱民;新中国建立初期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1949-1957)[D];四川大学;2005年

2 高灿;新中国初期石家庄棉纺基地建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春林;姚远;;美国推进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及对中国借鉴[J];国际贸易;2012年09期

2 孙柏林;;“第三次工业革命”十问[J];自动化博览;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2 余进利;;教育变革:从理性-结构范式到战略-系统范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11期

3 高金岭;后现代主义与世界教育变革中的后现代主义“影像”[J];社会科学家;2003年02期

4 董文茹,赵颖;教育变革从网络开始 浅谈网络经济中教学模式的变革[J];信息系统工程;2004年08期

5 郑金洲;多元文化激荡中的教育变革[J];学术月刊;2005年10期

6 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从每一个人说起[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杨宝瑞;郑保成;;浅谈知识经济下我国当代教育变革[J];大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8 李建军;;创新经济呼唤中国教育变革[J];科学中国人;2010年07期

9 余秀兰;;应对风险社会:教育的顺应与变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4期

10 余新;;反思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的教育变革与文化传统论纲——对中国、日本和韩国19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变革历程的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李桂英;陈丹萍;王立新;;合作学习对中学生心理因素促进效应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季苹;;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俞惊鸿;;聚焦研修深化管理实现区域科技总辅导员的专业成长[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6 刘正伟;;论江苏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邓明言;;贝林的新教育史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刘黎明;;试论斯宾塞的兴趣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部副部长 黄荣怀;信息化助力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王常海 郁风华 本报记者 王咏梅;方正教育变革三记[N];黑龙江日报;2004年

3 张新艳;网络教育引发教育变革[N];中国航空报;2000年

4 王琪;真正的教育变革是一个旅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秦羽 整理;信息化,教育变革的“催化剂”[N];宁波日报;2010年

6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 刘长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雅文;网络学习: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N];金融时报;2003年

8 记者 刘刚 余敬中;从科举试题看教育变革[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本报记者 侯晓轩;数字化校园引发教育变革[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邵兴江邋编译;为学校“松绑”带来纽约市基础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宗仁;变迁社会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斌贤;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5 冉源懋;从隐性生存走向软性治理[D];西南大学;2013年

6 韩登亮;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平;学校变革视野下校长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瑾瑾;教育变革的意义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顺林;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雷亮;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对1915-1927年教育变革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龚金丹;教育变革过程中教师反思能力成长状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石家丽;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地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娟娟;教师阻抗变革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文林;农村城镇化与学校教育服务功能的拓展[D];苏州大学;2008年

8 鲁艳;追寻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吕晓平;后进生的谱系—影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静;科学知识转型视野中的科学教育变革[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6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116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