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微媒体化下青年社会心态变化及其引导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8-11-13 20:00
【摘要】:微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社交的一种常态。微媒体化下,青年社会心态呈现出盲目从众性、情绪易感性、价值观多元性、多重矛盾性以及分层差异性的特点;微媒体化下,青年社会比较增多、价值观冲突加剧、心理特征变化以及群体微文化催生是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微生态环境,搭建社会心态的微监测与疏导体系,提高青年的微媒体使用素养等策略促进青年良好社会心态的养成。
[Abstract]:Micromedia has become the norm for young people to learn, work, live, entertain and socialize. Under the micromedia, the youth social mentality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ind conformity, emotional susceptibility, diversity of values, multiple contradictions and stratified differenc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icromedia,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youth social psychology change are the increase of youth society,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conflict of values, the change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mergence of group microculture. Such strategies as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urifying the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tting up a micro-monitoring and guiding system of social mentality, and improving the use of micro-media literacy of young people shoul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ood social mentality of young people.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基金】: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微媒体化下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特点及调整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AS150358) 2015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社会心理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J2015C004)阶段成果
【分类号】:G41;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惠勤;本刊记者;;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下)——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骥;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思想宣传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实现方式探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2 郭伶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课”教学模式探析[J];传承;2013年02期

3 徐剑雄;;建国初的“戏改”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安徽史学;2014年04期

4 张润枝;陈艳飞;;论文本转换与当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05期

5 刘维兰;王建华;;大众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4期

6 张艳;;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杨军;;简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J];学理论;2013年23期

8 沈建波;;社会心态视域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张志丹;;当代语境下战略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功能的多维依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费君清;李国荣;王海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探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曹士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朱继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8 程松涛;马克思的理论教育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9 陶春丽;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权秀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高贵萍;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飞;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岳红;建国初期“戏改”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董悦;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6 郝媛;影响我国女性政治信任的三个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袁振宇;当前我国青年群体政治信任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建新;;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重塑[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燕;转型时期社会心态的主要趋势及调适目标[J];求索;2004年06期

2 刘霁雯;当前我国农民的社会心态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刘帅;;调适社会心态 构建和谐社会[J];前沿;2006年09期

4 毕宏音;;网络语言与网民社会心态的折射[J];社科纵横;2007年03期

5 胡红生;;重视培育构建和谐社会心态[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2期

6 叶国平;;构建和谐社会心态的对策思考[J];前沿;2007年07期

7 ;2006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节选)[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年01期

8 马广海;;贫富差距背景下的社会心态简析[J];东岳论丛;2008年05期

9 沈杰;;当前时期我国的社会心态[J];北京观察;2008年02期

10 温淑春;;对当前民众社会心态的基本判断及存在问题分析[J];社科纵横;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沛;;关于中国社会心态的理论思考[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2 张红;;论社会心态的转向与个人价值理念[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荣昌;;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问题与路径[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范明岩;刘迪;;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疏导与调节的心理策略[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5 杨增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社会心态培育[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6 娜拉;;新疆游牧民族社会心态探析[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宋璐;李朝旭;;揭开“秘密”的面纱—从“秘密”网站探寻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于福洋;李朝旭;李颖;;当代中国人社会心态的互联网折射——来自抗震祈福留言的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王秋颖;郑连弟;;积极健康社会心态倡导下心理咨询热线发展现状与展望[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10 杨增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社会心态培育[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经济学院 柯美录邋汤中秋;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社会心态[N];湖北日报;2007年

2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 郭学旺;要重视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N];山西日报;2008年

3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有发;当前中国社会心态演变的趋向[N];北京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斌 熊争艳 罗宇凡;“社会心态”首次写入五年规划,代表委员关注[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杨涛;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从官员抓起[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刘武俊;良好的社会心态来自民主法治[N];法制日报;2011年

7 姜飞云;时代呼唤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N];山西日报;2011年

8 记者 刘守序;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的文化观察[N];金融时报;2011年

9 刘武俊;多看看社会心态这块“晴雨表”[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李伦;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N];贵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红生;社会心态论[D];武汉大学;2004年

2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欣欣;和谐社会构建中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于婉涓;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3 黄瑶;精神福利对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洁;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社会心态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刘茜;社会心态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暴小玲;转型期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社会心态[D];厦门大学;2008年

7 何颖颖;城市越轨底层群体的社会心态解析[D];南京大学;2013年

8 邵媛媛;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9 张启森;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把握和引导[D];中北大学;2014年

10 马媛;合作化时期农民社会心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30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330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