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美育:弥补德育低效的一种新视角
[Abstract]:It is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However, no matter how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changes, the people's civilization accomplishment, the citizen consciousness, the national idea and so on are still worrisome,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new path.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and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make up for the in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chool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建平中学;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柴素芳;论孔子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J];教育与经济;2005年02期
3 朱幼文;;论儒家美育思想的深层内涵[J];教育评论;1990年04期
4 王忠;我国唐代声乐艺术的发展状况[J];齐鲁艺苑;2001年04期
5 肖世民;汉、唐学校教育异同论[J];人文杂志;1998年04期
6 张粹然;贾炳清;;美育:内涵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陈莉萍;;美育与学校教育——基于中德音乐教育的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2期
8 魏承思;;论唐代文化政策与文化繁荣的关系[J];学术月刊;1989年04期
9 王敬艳;;当前我国美育研究述评[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文秀;;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2 李修超;;审美教育在大学生人格重构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柴素芳;;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道德情感维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曹岩;;论孔子士人美学思想的形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胡家宁;;美育与时代精神[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赵梅;王兴伟;;美育疏导对大学生文化人格塑造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周翔宇;;文化政策与文化发展[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05期
8 周维山;谭好哲;;儒家美学思想研究在21世纪的新进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吴保安;吴文清;;试论唐代科技政策——兼论唐代科技发展的政策动因[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保安;唐代河东地区科学技术文化源流汇考[D];山西大学;2009年
2 张璐;法门寺秘色瓷与晚唐佛教密宗审美观念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惠;高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调研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边应东;《论语》中的君子审美人格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3 马燕;继承、发展、创新[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耿文风;唐代《史记》传播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5 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霖;中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立华;论吟诵的音乐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董晓慧;《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方黎;论高校德育个体发展价值的实现[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琼;唐代地方学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麟;试论孔子审美的价值取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檀传宝;德国和美国的美育理论与实践[J];湖南教育;1999年08期
3 伍永忠;孔子伦理思想的审美特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4 姜国钧;略论中国古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兴衰波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2期
5 冯士华;孔子美育思想初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熊良智;孔子审美实践的审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冉祥华;;当代中国美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主要课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8 刘彦顺;;论近30年间美学演进对美育学的推动[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5期
9 刘明澜;唐宋词乐演唱艺术初探[J];音乐艺术;1990年02期
10 赵伶俐,余立新;当代美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与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艳;;浅谈学校美育[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丁明国;学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办法[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吴日金,马小虎;对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5 方珊;论学校美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06期
6 杨海泉;学校美育的作用、实施方法及原则[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7 刘鸿庥;考察历史 建设现在——试论三位大师的学校美育思想[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林霖;学校美育的内容及其实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吴金玉;;浅谈高校中美育的重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0 韩延明;韩晓光;;蔡元培美育思想摭探[J];山东教育科研;199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政治问题新视角系列》丛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涛;邹积君;李淑英;;开展特色活动 保证德育效果[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马桂英;;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视角[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夏中华;;新建构·新见解·新视角·新方法——读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新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陈昔才;吴德明;;以实践活动代替说教,优化德育效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张学敏;;提高计算机课教学效率的新视角[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8 张秋妹;;历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档案馆藏的再构架[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京;陈旭玲;;生态新视角:从生活现场出发[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第八卷(环保分卷)[C];2005年
10 周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德育效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政府财务顾问新视角[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张明;法经济学——透视经济生活新视角[N];经济参考报;2005年
3 记者 王佳欣;全新视角探讨 提升整体素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单云霞;山西铁通:“客户满意年”追求服务新视角[N];中国电子报;2004年
5 陈俊东 虞崇胜;邓小平治国思想研究的新视角[N];湖北日报;2005年
6 郑茜;以新视角关注人文价值[N];中国民族报;2002年
7 谢明干;构建新型公共管理体制的新视角[N];人民日报;2005年
8 高博渐;“鹰卫浴”确定战略新视角[N];现代物流报;2007年
9 樊国安;了解西方文明的新视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罗运兵 袁靖;观察野猪向家猪转变的新视角[N];中国文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宏;论德育的社会心理环境[D];复旦大学;2009年
2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宗平;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D];西北大学;2004年
4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秦敏;基于创新视角的企业复杂信息系统使用及其对绩效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6 魏润卿;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韩春伟;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义柱;一个就业研究的新视角[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王爱华;明达语言维度观及其哲学关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恒映;论中学德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志萍;艺术教育与多元智能的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梁丽丽;脑科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立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德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于晗;高校网络德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温小林;转型期城市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昭艳;也论翻译的忠实标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付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整体德育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琴;交往行为理论与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尹莉;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5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38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