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质疑教育研究中的相对主义

发布时间:2019-01-04 14:55
【摘要】:本文分析了教育研究中的相对主义现象。相对主义主张,教育研究的观点或思想是基于个人立场的,不同的观点之间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普遍的理由判断真假。相对主义是知识论上"唯我论"者。这种"唯我论者"把思想、知识、真理也理解成私人的,从而造成教育研究的平面和平庸,造成理论思想的贫瘠,也造成教育实践的混乱。本文在反思相对主义的基础上,主张教育研究是一种基于普遍的理由而提出正确观点的认识过程,研究意味着客观、理性的认知,其目的是表达可辩护的论点,这是按照理据推论出有理由即合理的结论的过程。这意味着研究者要尽量排除个人立场、偏见、利益取向,基于普遍的理性、理由、理据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并使自己的观点接受公共理性的检验。对于教育研究而言,超越相对主义是一个迫切的方法论任务。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relativism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Relativism argues that educational research views or ideas are based on individual positions, and different views are relative rather than universal reasons for judging truth and falsehood. Relativism is the solipsism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his "solipsism" understands thought, knowledge and truth as private, which leads to the plane and mediocrit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inferiority of theoretical thought and the confus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on relativis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a process of thinking on the basis of universal reasons, and that research means objective and rational cognition,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express defensible arguments. This is the process of deducing reasonable and reasonable conclusions based on justifications. This means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try to exclude personal position, prejudice, interest orientation, based on universal reason, reason to judge whether their views are reasonable or not, and make their views accept the test of public rationalit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surmounting relativism is an urgent methodological task.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炼;;真理作为信念规范[J];世界哲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2 张小忠;;奥克肖特与历史哲学研究[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3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4 蔡英辉;;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O@化强;;公平、正义的证成及实现路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徐岿然;;非形而上学时代的逻各斯变式——论形而上学在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的符号化与资本化畸变[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7 李春芳;;两种文化的困惑与现代教育的人文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8 田义勇;;异在的同化之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析评[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9 董文墨;梅珍生;;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异化批判的三个维度[J];长江论坛;2012年01期

10 马理;;重释“李约瑟命题”(续)——论因果和选言命题的二难推论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新实验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比较[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南n\;;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对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路的一种透视[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6 汪帮琼;;论知识的客观本质及其对于现代文明的复杂意义[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刘开会;;利科的历史观探析[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胡军良;;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学与美国实用主义传统[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陆凯华;;内容与虚无:阿尔都塞的哲学起点——论阿尔都塞《高等研究资格论文》中的黑格尔主义立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9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赏析地铁建筑空间的艺术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宁宁;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D];江南大学;2010年

6 刘娟;窥探人性深处的奥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娜;艾伟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苗苗;论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江;科学知识观的转型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宝成;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歧途[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明远;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7期

2 ;我校10篇教育研究论文在市级评比中获奖[J];镇江高专学报;2001年01期

3 本刊编辑部;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前行——写在《思想教育研究》创刊100期之际[J];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思想教育研究》特邀撰稿人名单[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5 叶志明,何新荣;如何提升高校教育研究课题的品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王晓燕;质的研究方法在校本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4年27期

7 乐传永;论中国传统学术取向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表现[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6期

8 张宝山;姜德刚;;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J];科技资讯;2006年33期

9 李志雄;;教育研究的困扰与出路——国外视野中的教育研究效益[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1期

10 张宝山;姜德刚;;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教育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2 ;第二部分 成人医药教育研究[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4)[C];2011年

3 钟才丰;;我们从这里出发——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研究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医药教育研究[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5 李雪梅;;在学校、家庭、社会创新教育研究中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6 汉瑞林;;西山区新型农民教育研究[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田宝宏;;“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问题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彩霞;;教育研究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研建[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喻忠恩;;近十年民国广东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校园文学与人文教育研究[A];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成果——校园文学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浪;暖昧与焦虑:教育研究的自我叙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李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繁荣背后的四大精神失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程方平;我国教育研究范式应有的特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西南大学 罗生全 成都市高新区滨河学校 敬仕勇;教育研究,立足本土解决问题[N];光明日报;2012年

5 如皋市教育局教科室 袁s,

本文编号:2400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400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