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时间观念——以“当下”作为时间的核心点

发布时间:2020-01-24 14:06
【摘要】:杜威的教育哲学以当下的现实性时间为基准点,从当下的时间出发,教育以实际的经验活动来展开自身的过程,这种富于实践意义的理论使教育从思维内在的深沉牵制中"破茧而出",在日常的生活世界中重新确立了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杜威的经验教育哲学所对应的时间形态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永恒的、一维的时间了,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以当下为切入口的、连通了过去与未来的经验性时间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8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帕特里夏·怀特,保罗·赫斯特,石中英;分析传统与教育哲学:历史的分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陶志琼;什么是教育哲学的特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金生,

本文编号:2572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572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