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观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01:48
【摘要】:经过科技突飞猛进的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了面目一新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在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欢呼雀跃的同时,逐渐意识到人类已经走入了一个困境,人已经被悄然地异化了。人部分或全部地成了工具理性的牺牲品。对物质的追求和现实社会生存的需要,使人不得不成为单向度的人。人类在理性这把双刃剑下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逃离科技的发展而回归原始的本真生命已经成为不可能。但人类究竟应该走向何方?这样的问题简直成了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教育,也就应然地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力手段。 那么,教育现今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呢?稍作观察就不难发现,教育也同社会一样,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教育,原本应该是为人的幸福服务的活动,现在也趋于培养单向度的人的工具。学校教育尤其如此。在考试制度的指挥下,在学校局部利益的驱使下,学校成了培养产业后备军的“加工厂”,学生成了被塑造的“原材料”。在这个背景下,学校教育失去了本然的意义和价值。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教育理论界对此问题已经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教育对此做出的重大转变, 开始关注“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在现今的教育领域传播。 本论文在教育界同仁对以生命关怀为主题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阐释了对生命教育观的看法,建构了生命教育观的实践策略,以期对当今的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文的第一部分,生命教育观的缘起。通过笔者的亲自调研和教学实践以及有关文献所提供的教育事实,指出了生命教育观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第二部分,生命教育观的内涵。通过对生命内涵的解读,比较清晰地界定了生命教育观,阐述了生命教育观的应有内涵及理论基础,并具体地阐述了生命教育观之目的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及评价观,为生命教育观的实践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 WP=5 第三部分,生命教育观的实践探索。笔者从学校教育目标的重构,课程体系的重建,综合环境的改善,以及评价体系的更新等六个方面,,对生命教育观的实践进行了具体的理论探索,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1
本文编号:2609851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盛海勇;;生命教育——电大全日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李博;;生命教学的践行:“参与”与“体验”[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王乐蓉;蒋录全;;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之比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媛媛;加强中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史婷婷;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艳;台湾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静林;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与道德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宜;中学生命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成霞;生命教育课程探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吉芳芳;高中生生命教育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潘玉芹;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左雯霞;幼儿教师生命教育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9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0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