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之超越性与教育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惠英;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J];宁夏教育;2003年11期
2 张德明;;向死而生——细读兰逸尘的《殒》[J];阅读与写作;2006年01期
3 杨海碑;生命[J];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版);2005年09期
4 傅书华;另册中个体生命的疏离与残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张秀兰;;课程资源中的生命解读[J];基础教育;2006年03期
6 刘新英;《世说新语》:审美视野中个体生命的展现[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梁凯;;长河中渺如粟粒的生命——读米沃什《邂逅》[J];阅读与写作;2009年09期
8 何怀宏;;《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节选[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5期
9 齐学红;教育的出发点: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J];教育评论;2000年05期
10 张芳德;“道”:人类个体生命终极价值的建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牛;;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2 段从学;;李小洛:在宿命的贫困中孤独地飞翔[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千华;;生命视野下的竞技者个体关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郭武;;神仙信仰的变革与元代净明道团的兴起[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吴玲;;铁凝小说言语修辞[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李莉;;“小女子”的恍惚[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尹晓丽;;生命之轻与文学之重——20世纪中国小说欲望书写的杂感[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8 石瑛;;作文,人生可言说的美丽[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段从学;;地之子的行吟——艾青诗歌中的土地、个人与国家[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蒋庆;;我所理解的儒学[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艳;敬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2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藏獒一生都为别人而战[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张海晏;谈谈“三不朽”[N];光明日报;2007年
4 新华社记者 周婷玉;郭沫若:把有限的个体生命融进无限的民族生命里[N];光明日报;2005年
5 傅书华;散文大潮中的一朵浪花[N];山西日报;2005年
6 河南省地矿局 周强;在梦想中起舞[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杨宛记录整理;反抗绝望[N];贵州政协报;2002年
8 洪治纲;激情的岁月 命运的咏叹[N];文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曹_g;绿色健身 个体与环境的统一[N];中国体育报;2007年
10 张文初;“困境”何以孕育“无边风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2 李文莲;论新时期中国散文中的生命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永明;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D];山东大学;2005年
4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学;2009年
5 潘华琴;文学言语的私有性[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静;当代文学中的新疆经验与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8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9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成守勇;礼乐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强;论人之超越性与教育关注[D];河南大学;2005年
2 丁颖;论死亡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6年
3 李夏慧;论走向生命对话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伟;个体生命视角下的创造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征;论悲剧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6 袁媛;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7 赵艳艳;绽放生命的色彩[D];河南大学;2006年
8 吉U,
本文编号:2695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95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