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

发布时间:2020-07-29 10:24
【摘要】: 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 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游戏因而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但由于历史的、复杂的原因,教育与游戏逐渐分离,并丧失了富有魅力的游戏精神 而转变成令人生厌的、封闭的、具有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简单、粗暴的一种活动, 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儿童厌学、逃学等现象的发生。本文即是针对此种情况,试 图从现象学的阐释学以及实践活动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倡 导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用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教育价值规范、引 导游戏行为,同时,也是更为重要是,通过恢复、开发教育的游戏内涵——即教育 的游戏性来焕发教育的活力与情趣。 文章综合运用了现象学的阐释学方法、历史方法、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试图从 四个部分出发全面探讨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儿童生活家园特性,笔者倾向于将其聚焦在“附魅”的家 园、“游戏”的生活和“真纯”的个体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当今我国基础 教育危机的表现及其产生根源,指出由于工具理性思维范式和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 甚嚣尘上,使人们往往固着于成人世界的视域,割裂了教育与儿童游戏的生活世界 的联系,从而导致某种程度的儿童厌学、逃学、视学习为“苦差”等现象的发生。 针对这种现象,人们试图通过愉快教育或在教育过程中引进游戏等方式或途径解决, 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 第二部分:主要从游戏的汉语词源学分析和历史解读入手,探讨了游戏与工作、 娱乐以及艺术之间的关系,划分了游戏类型,提出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它具 有多方面的特性,尤以其活动的主动性、为活动而活动以及在自由与结构/限制之间 保持适当的张力等意向性特征为重。这其中“活动的主动性”突出了人的主观自由, 但这种主观自由又存在着层次之别;“为活动而活动”则意味着游戏总是试图维持过 程的连续性;“在自由与结构/限制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是在尊重主体主观自由的 /。,、、\。d刃 上,’.三/。/一 基础上,意欲用一定的限制来规范与引导游戏行进的方向。 第三部分:集中考察了西方历史上游戏与教育关系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变迁 轨迹,得出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游戏与教育的关系至少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 阶段:非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与游戏的直接同一;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与游戏 逐步分化;制度化教育阶段,教育与游戏的片面结合.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关 “教育”与“游戏”的定位是二者关系确立的前提,“教育”主要通过儿童现实的生 活世界与游戏发生全面而深刻的联系。 第四部分:在将教育界定为一种培养儿童成为完整生活主体的社会活动的刎 上,文章试图从两个角度阐明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教育的角度审视游戏,要 求我们既要把游戏视为儿童的一种天性行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又要克分 体认它的教育价值与功能,用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教育价值与目标规范、引 导游戏活动;从游戏的角度关注教育,提出了“游戏性”及“教育的游戏性”等概 念,并将游戏性视为游戏之神,即自主的精神、平等的精神和在自由与限制之间保 持适当张力的精神。与此同时,倡导人们通过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宽容、开放的社 会一心理一文化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多种途径挖掘、开发教育的游戏性.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儿童生 动活泼、主动发展意义上的“游戏”,我们才能自豪地说—一那一天就是教育的节日、 游戏的节日,更是儿童的节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青;;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现状及反思[J];文教资料;2013年24期

2 于根兴;;引导儿童做有益的游戏[J];江苏教育;1962年09期

3 张卫权!408213;正确看待少儿自发性游戏[J];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05期

4 刘谦;姚曼;;文化遗产关键词:游戏[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徐浩;;作为文化现象的游戏——游戏特点概说[J];东方艺术;2013年S2期

6 崔凯;刘德寰;张翕;;反观“游戏沉迷”:多因素“涉入”指数的建立[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5年01期

7 陈清华;;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J];考试周刊;2015年09期

8 刘宇;;自主性和游戏:概念辨析与实践反思[J];幼儿教育;2015年18期

9 曾彬;姜晨;;近二十年来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年09期

10 李红亚;;游戏中的合作:从外在结合到内在共生[J];教学与管理;2014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元;廖静;;论网络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声音[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高素花;;浅谈在建构游戏中提高大班幼儿合作能力[A];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C];2019年

3 王佳;;怎么安排孩子的寒假生活是以学习为主还是以游戏为主[A];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C];2016年

4 布·苏娅;;学前教育中应用课堂游戏的实践探索[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肖梅;;一场游戏一场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C];2017年

6 ;中国主机体感游戏研究报告[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15年第9期)[C];2015年

7 刁兰英;;浅议开展游戏的必要性[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年

8 韩娜;;我国手机游戏产业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解读[A];《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七辑[C];2011年

9 孙建莹;;浅谈网络游戏中的社会问题[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丽妹;;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局长 李生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郭铭;游戏具有无穷丰富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马春茂;游戏难道只能“杀”声一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白书欣;翻开手机游戏产业的三张底牌[N];网络世界;2004年

5 本报记者 徐冠英;5G云游戏,期待你来尝试[N];新华日报;2019年

6 颜之宏;AI“换脸”游戏带来什么后果?[N];中华工商时报;2019年

7 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杨雅;4人以身试法被行拘 游戏外挂生意有何“魔力”[N];北京商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徐潇;国产游戏“淘金”海外[N];工人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李嘉宝;游戏成瘾,这病能治好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

10 记者 刘欢;缺少陪伴的孩子易患游戏障碍病[N];北京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炜;以基本游戏为对象的游戏定义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3 刘心恬;肯德尔·沃尔顿“假扮游戏”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王f[;游戏衍生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益;游戏:放松的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绍龙;网络游戏用户行为分析和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杨韵;西方哲学游戏论视域下的体育本质解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姚涛;基于延伸的计划行为理论的网络游戏持续使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孙司芮;我国网络游戏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徐静;认同·权力·资本:青少年网络游戏中的情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盟;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游戏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李春良;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罗红英;互动论视角下乡土游戏的价值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文婷;从儿童文化的角度看游戏的变迁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艳玲;4-5岁儿童在园自发游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进;网络游戏中的游戏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芳;游戏与特殊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丽;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9 董艳雪;网络游戏直播著作权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年

10 刘谜;武侠游戏中的人物造型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3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73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