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对话:教育管理观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0-08-12 06:52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原本蕴涵于教育管理观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生了断裂。崇尚集权、控制、规范的工具理性的教育管理观逐步地居于主导地位,导致管理中人的物化、工具化,违背了人们运用权力管理教育的本真意义。 本文运用马克思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法,重新解读教育管理观及教育管理权力的内涵,破解理性支配下的教育管理权力观,提出“权力—对话”范式的教育管理观。“权力—对话”范式扬弃了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倡导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整合的思维方式;唤起权力主体的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主体意识;主张权力关系是一种直接性的、交互性的、相遇性的“我—你”对话关系;强调管理过程中各主体的权力,强调各主体的权力意识、权力分享;加强权力主体间的对话,以实现管理组织之间、权力主体之间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达成和谐、统一。 “权力—对话”范式,揭示了管理的真实内涵、价值和意义,营造了平等和谐、互惠互利、积极健康的管理氛围,有利于构建“平等、互惠”的教育管理观。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0
本文编号:2790203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0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蔺素琴;对话管理:成人教育管理的新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0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9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