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0-054
【图文】:
.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标准差和教育基尼系数都有所下降,全国的教育不平等程度有所改善(见图2一2)。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标准差由1990年的0.822下降到2003年的0.657,降低了20%;教育基尼系数降低了18%。就平均水平而言,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标准差以及教育基尼系数都有所下降,但变动的趋势不明显。从人均受教育年限标准差来看,城镇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大于农村内部的不平等程度;但从教育基尼系数来看,城镇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小于农村。鉴于上节所提到的关于人均受教育年限标准差与教育基尼系数的分析5,本文以教育基尼系数为主分析。从1990年到2003年,各省市的教育基尼系数都降低了。降低幅度最大的五个地区是:安徽、云南、黑龙江、河南、山西
别葫灯杯平剔键封防长知助映证研究.旦鱼.鱼里里皿旦二鱼国鱼国鱼旦里旦旦旦里鱼.里里旦旦鱼鱼.鱼鱼旦里里里里亘旦豆里鱼亘里口.早鱼里旦里里里里旦国里里里鱼旦图2一2全国总体及分城乡的教育基尼系数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教育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我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与教育基尼系数的相关程度达到了一0.%。说明人均受教育水平越高,教育的不平等程度越低。2.3.2教育广义嫡指数系列根据上文的分析,用于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大部分都可用于测度教育分布不平等程度。为对我国教育分布不平等程度有更深的认识,本文利用我国的受教育人口数据,根据上文的公式计算我国总体、分城乡以及分地区的教育广义嫡指数,并将其分解成地区内不平等和地区间不平等。每个组成部分对总体不平等都有一定影响,可以方便地对不同因素在总体不平等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及其变化进行深入分析。表2一4是全国及分城乡的教育广义嫡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1.与1990年相比
明..旦旦旦旦旦旦旦旦里旦旦旦旦图2一4全国总体及分城乡的泰尔指数图2一5全国总体及分城乡加权变异系数另外,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从不同经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对总体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本文选用泰尔指数进行分解。表2一5是我国从1990年到2003年的总体受教育水平的泰尔指数分解。从表中可以看出:总体不平等程度在下降,从1990年的0.00723下降到2003年的.00046,下降了3637%。从不同经济区域的角度看,2003年,东中西部地区间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对总体受教育水平差异的影响程度为13.29%,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为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豫;;教育不平等现象:解释与悖论——西方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评介[J];阅江学刊;2011年04期
2 黄晨熹;;1964~2005年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变动——基于人口普查/抽查资料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1年04期
3 梅汝莉;我所理解的“教育平等”[J];中小学管理;1995年10期
4 吉尔特·骓森;海提·戴科斯;黄觉;;荷兰的社会经济政策与教育中的种族不平等[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04期
5 王云多;;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陈初越;“教育公平改革"风雷隐动[J];基础教育;2005年09期
7 张娜;;信息时代协同教育探析[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8 杨宝琰;万明钢;;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实证研究成果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9 张本飞;;人力资本“均化”对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安杨;杜永松;;我省教育机会公平分配问题研究[J];理论建设;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俊;;我国教育平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沈华;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国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百才;;教育在人口中的分配:中国的经验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吴家鹏;;“金砖四国”教育平等程度与高等教育竞争力关系的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汤华然;邱冬阳;张云龙;;区域间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对策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李涛;邬志辉;;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什么统筹?什么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视阈下的“统筹治理论”建构[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高扬;;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标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维;吴家鹏;;中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度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金蓓蕾;“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首先要改变城乡教育不平等”[N];东方早报;2010年
2 鲁君;正视重点大学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困境[N];工人日报;2005年
3 特约评论员 顾昕;“义务教育行政化”导致教育不平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安尊华;促进教育公平[N];贵州日报;2008年
5 《南方周末》高级编辑 鄢烈山;自由表达就行,何必“自律”过头[N];东方早报;2010年
6 杨凤英(作者为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N];山西政协报;2005年
7 早报记者 李琴;改善中的差距 当天平倾斜之后[N];东方早报;2005年
8 戴海;教育不公恶化 专家呼吁遏制[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杨东平;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制度原因[N];南方周末;2003年
10 王晓辉;女童教育在哪里远离了平等[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戴凤燕;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王爱民;教育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巩海霞;教育投入的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王喜娟;美国综合高中发展危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飞;我国城乡教育公开的现状与发展测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晓娇;我国教育不平等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2 代向敏;中国教育不平等现状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尹志超;公共文化资本与城乡教育不平等[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董勇;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1年
5 张海峰;教育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6 庞锐;教育不平等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郭淡泊;我国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杨秀英;对受教育权之反思[D];四川大学;2006年
9 乔智;家庭背景与教育机会分配[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陶莎;教育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79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