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实验课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21:10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在社会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深入和全面,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推动着我国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全面变革。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应用教育技术方法的高潮。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技术研究人员,我们不应当因为现在的繁荣而骄傲以至于沾沾自喜,而忽略其背后所隐藏的弊病及缺陷。面对全球教育改革运动,面对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仅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不容质疑的要接受信息化社会对其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挑战。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和实验的多元化,也决定了实验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化信息社会,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对专业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对教育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用问卷的形式,通过邮寄的方式对东北及内蒙七所大、中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进行了一部分正面的了解。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教育技术专业实验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因之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对于问题的解决本文尝试从新的视角去考虑,在绩效领域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当然,由于作者本身知识经验的不足,再加上本文研究领域内可参考借鉴的研究结果不多,使本文难免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实验课的建设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能够完成的,实验的建设与管理、实验课时的安排、实验指导的加强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实践,本文仅对这些问题做浅层次的分析,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能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做出教育技术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绩效方案,使调查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完整性。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40-057;G642.4
【部分图文】:

历程,教育技术,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学


[1]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下图2所示:图2:教育技术发展历程图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事。1970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表明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分支已经基本形成。教育技术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传入日本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研究。由于各个国家在发展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因此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理解乃至具体定义也略有区别。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育科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世界各国对教育技术有了较统一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理论体系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3

试验课,实验课,组织形式,数据分析


A 分组太少,每组人员太多 B 分组过多,实验时间过短C 分组过多,教师指导不利 D 实验设备及仪器陈旧下图3是我们对实验课的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分析。其中 A 代表每组人员太多、分组太少,B 代表分组过多、实验时间过短,C 代表分组过多、教师指导不利,D 表示实验设备及仪器陈旧。图3:实验课的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回收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笔者认为,试验课的组织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每组实验人员太多、实验时间过短以及实验设备陈旧是相当普遍的现10

实验指导教师,指导能力,实验指导,学生


下图是对回收问卷中此问题的分析结果。图4:对实验指导的期望由图4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希望实验指导要认真负责、实验管理要规范。这些都是实验指导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目前大多数院校实验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任课教师,二是实验员。由任课教师亲自带学生做实验,教师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再加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在指导上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具体的学生具体对待,更有利16表 2 对实验指导教师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朝成,李敏;网络化教育的几点哲学层面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谢百治;美国教育技术简介[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3 邓尚民,袁玉珍;中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9期

4 夏俊,唐智松;学校组织变革及其绩效研究——学校组织的文化、结构和规模的绩效比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黄荣怀 ,沙景荣 ,李茂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观[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0期

6 汪小刚;加涅科学的学习论对我国素质教育学习绩效研究的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2004年11期

7 梁林梅;教育技术实践发展中一个活跃的领域:绩效技术[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Z1期

8 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2期

9 顾通达;现代教育技术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关系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10 沈峥嵘,王二平;关系绩效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811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11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2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