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

发布时间:2021-03-10 06:11
  追溯西方教育的历史,本研究把它划归分为两个时期:近代以前的教育和近现代教育。这两个时期的教育尽管有差别,但理性作为贯穿两个时期教育的主线从而使之表现出封闭、僵化等简单化的倾向。因此,本研究把自古希腊以来至今的西方教育的历史定位为简单教育的历史。 秩序化的存在方式、教育中严密的控制与操纵、程式化的运作是简单教育的显著特征。如上特征决定了这种教育是一种置教育与人的各种可能性与不顾、旨在培养片面化、平面化与单向度人的教育。近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其封闭、僵化的存在方式、压制人性的特性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了其不容替代的作用。但是,到了近代,伴之于社会的理性化,这种教育所表现的非人化特性由其潜在转向现实并日益极致化。 基于对简单教育的如上反思,构成了本研究所提出顺应信息社会的要求,转换教育视角,实现教育由简单走向复杂的前提。本研究对复杂的理解与把握立足于两个方面:第一,复杂教育提出的现实依据是伴之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人所提出的新要求,其深层依据是近现代以来哲学观念如认识方式、真理观等方面的大变革与目前复杂科学研究的深入。第二,复杂教育力图用一种复杂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定位教育。在复...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 本研究的价值与方法
        (一) 研究的价值
        (二) 研究方法
    二 基本构思
        (一) 基本概念的厘定:简单与复杂、简单教育与复杂教育
        (二) 基本观点与论文结构
第一章 简单教育的现实表现
    一 教育秩序化的存在方式
        (一) 显性的秩序
        (二) 隐性的秩序
    二 教育手段的显著特征:控制的精致化
        (一) 控制手段的多样性
        (二) 控制的抽象化
    三 教育过程的线性运作
        (一) 教育输入表现出严格预期性的特征
        (二) 教育运作的程式化
        (三) 简单教育的平庸输出:非完整性的人
第二章 简单教育的历史探源及形成原因分析
    一 简单教育的历史探源
        (一) 古代教育:简单教育的潜在状态
        (二) 近现代教育:简单教育走向现实
    二 简单教育的形成原因探析
        (一) 教育的出发点:理性人的预设
        (二) 理性主义的知识观
        (三) 简单教育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业化社会的推动
第三章: 简单教育的合理性分析
    一、 教育追求效率的合理性
    二 近现代教育追求社会价值的合理性
第四章: 简单教育的局限性
    一 简单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压抑、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一) 压抑个性的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 简单教育压抑性功能的诸多表现
    二 简单教育系统非良性运作分析
        (一) 教育系统对外在环境的封闭状态使其失去了自身赖以发展的外在动力支持
        (二) 教育系统内部的秩序化存在状态使其自身失去了活力
第五章: 教育走向复杂的前提分析
    一 变化时代的社会背景为教育走向复杂提供了外在的环境支持
        (一) 社会变化的表现
        (二) 变化的时代为教育走向复杂提供了外在环境支持
    二 价值多元的时代与走向复杂的教育
        (一) 多元语境下价值的特征
        (二) 价值多元的时代为教育走向复杂提供了契机
    三 人的复杂性的发现为教育走向复杂提供了人学基础
        (一) 人的复杂性的发现历程
        (二) 复杂性人的发现促成了复杂教育的产生
第六章: 复杂视角下的教育世界
    一 观念层面
        (一) 视角的转换:复杂与生成的视角
        (二) 教育观念的变革
    二 实践操作
        (一) 教育中不稳定性因素的作用探析
        (二) 自组织状态下课堂教学的特征
        (三) 师生交往:走向理解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2(01)
[2]面对新的文化境遇:理性的审视与回应[J]. 于文秀.  学习与探索. 2001(02)
[3]回归现实生活——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J]. 李文阁.  学习与探索. 2001(01)
[4]知识创新与不确定性[J]. 颜晓峰.  社会科学. 2000(11)
[5]人文精神:历史现状未来[J]. 王守昌,漆建伟.  社会科学论坛. 2000(10)
[6]论思维语的结构及其个体差异性[J]. 官忠明,刘利民.  社会科学研究. 2000(05)
[7]欧洲文化危机的根源——胡塞尔晚期思想中的一个哲学问题[J]. 张廷国.  江苏社会科学. 2000(05)
[8]人性与文明[J]. 汪新建,高雅.  宁夏社会科学. 2000(04)
[9]意义:人的自我提升和解放[J]. 秦光涛.  学习与探索. 2000(04)
[1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理想人格[J]. 张瑞文,张理海,胡凯.  社会科学. 2000(08)



本文编号:3074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074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