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力视域下的青年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2021-10-29 20:17
生活是教育的原点,生活力作为青年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劳动及劳动教育紧密相连。劳动教育将生活、实践、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具有生活性、实践性和教育性。通过对劳动教育的异化分析,审视劳动教育的应然价值,重构劳动教育体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生活力培养为主导,在培养人、塑造人、改变人的教育过程中结合其他四育形成"合育",实现求真、至善、臻美的教育意蕴。学校应基于生活实践需要实施劳动教育,回归生活力的培养,更新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源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生活力学说
二、以生活力为内核的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聚焦于生活力
(二)劳动教育的“异化”
(三)生活力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应然价值
三、劳动教育的返本与更新
(一)返本:回归劳动教育的生活力导向
(二)更新:适应信息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
四、构建以生活力培养为主导的劳动教育
(一)基于生活力培养劳动习惯
(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青年群体道德赋能的目的、机制与核心[J]. 卢俊豪,王泽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4)
[2]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现代阐释[J]. 刘黎明. 中国教育科学. 2018(01)
[3]劳动教育的定位及意义[J]. 司图南. 教育科学研究. 2018(09)
[4]知识视域下的实践育人及其意义向度[J]. 周洪宇,胡佳新. 教育研究. 2018(08)
[5]青年发展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J]. 邓希泉.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01)
[6]在学校建筑使用中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积极空间[J]. 高鸿源.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1)
[7]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J]. 周洪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1)
[8]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 王连照.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7)
本文编号:3465327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0,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源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生活力学说
二、以生活力为内核的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聚焦于生活力
(二)劳动教育的“异化”
(三)生活力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应然价值
三、劳动教育的返本与更新
(一)返本:回归劳动教育的生活力导向
(二)更新:适应信息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
四、构建以生活力培养为主导的劳动教育
(一)基于生活力培养劳动习惯
(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青年群体道德赋能的目的、机制与核心[J]. 卢俊豪,王泽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4)
[2]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现代阐释[J]. 刘黎明. 中国教育科学. 2018(01)
[3]劳动教育的定位及意义[J]. 司图南. 教育科学研究. 2018(09)
[4]知识视域下的实践育人及其意义向度[J]. 周洪宇,胡佳新. 教育研究. 2018(08)
[5]青年发展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J]. 邓希泉.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01)
[6]在学校建筑使用中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积极空间[J]. 高鸿源.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1)
[7]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J]. 周洪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1)
[8]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 王连照.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7)
本文编号:346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6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