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与“美德即知识”: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学而优则仕”与“美德即知识”: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而优则仕"和"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们对其研究视角多元,解读不一。"学而优则仕""美德即知识"在教育目的上都讲求以德为根、德性为先,在教育过程中都注重启发诱导、动态生成,但在教学方法上却呈现出演绎与归纳的分野。"学而优则仕""美德即知识"对当代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美德即知识 孔子 苏格拉底 教育思想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冯友兰曾在评价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时说:“孔子的行为及其在中国历史之影响,与苏格拉底之行为及其在西洋历史上之影响,相仿佛。”[1]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以教育为职业的“教授老儒”;苏格拉底则是希腊继“智者派”之后的“万世之师”。两者生于几近同时代的东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祖德;;澄清“四人帮”批判“学而优则仕”造成的混乱[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2 王述民;“学而优则仕”新解[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3 周天忠 ,杨德汤;“学而优则仕”管见[J];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牛致远;;释“学而优则仕”的“优”[J];语文知识;2000年04期
5 李波;“学而优则仕”再认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王根顺,包水梅;“读研热”:对“学而优则仕”的新诠释[J];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7 刘尧;;“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异化之觞[J];教育与考试;2010年03期
8 王炳照;论“学而优则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9 孙以楷 ,卞恩才;“学而优则仕”辨[J];江淮论坛;1980年02期
10 孙乃源;;怎样评价“学而优则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昱 实习生 王皓莹;高校不可“学而优则仕”[N];江淮时报;2013年
2 方虹;“学而优则仕”,还是“学而优则商”?[N];解放日报;2006年
3 万木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换个角度看“学而优则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张国祚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论“学而优则仕”的当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席顾问 江曾培;但愿不再忽略“仕而优则学”[N];文汇报;2010年
6 姜澎;学而优则仕阻碍科学发展[N];文汇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汪滢;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事”[N];新华日报;2010年
8 万木春;从“学而优则仕”说起[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9 王石川;副校长落马拷问学而优则仕[N];法制日报;2013年
10 余建斌;“仕而优则学”更可怕[N];人民日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学而优则仕”与“美德即知识”: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1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