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03 02:10

  本文关键词: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称人类教育史上三部标志性著作。卢梭的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比较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更好地发掘卢梭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汲取它们的丰富营养。
【作者单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 卢梭 实用主义 自然主义 比较 现代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儿童本位 西方教育史 划时代意义
【分类号】:G40-091
【正文快照】: 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称人类教育史上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政云,欧阳河;从教育类型划分谈职业教育本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04期

2 肖化移,胡小桃;个人就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作为[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0期

3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李长华;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8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魏良婷;;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解与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静;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审视[D];湖南大学;2007年

3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苏丽杰;论爱的教育的价值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5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伊焱;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克明 ,徐超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源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教育家、科学家谈能力发展[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3 徐大同 ,朱一涛;西方政治思想史大纲(续)[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李淮霞;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5 王荣堂;卢梭及其人民主权学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刘承学;;卢梭的法律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7 杨宗义;;皮亚杰的几童思维发展理论[J];四川教育;1980年12期

8 陈汉才;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9 顾伟铭;卢梭和康德[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05期

10 江宗植;;欧洲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两大思想家——洛克与卢梭[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北艰;;预防贪污贿赂犯罪的理论和实践[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峰;;失乐园与复乐园——列·托尔斯泰精神历险的一种注解[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许金华;;法国启蒙学者人学思想浅析[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毕芙蓉;;论人学中的目的原则[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宋全成;;论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与卢梭国家权力理论之分野[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立新;;人的问题究竟如何道说[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闭前修;;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运用规劝艺术之我见[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六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ITC/CFLP“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第二期师资培训将举行[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9 杜镇远;;解读康德对“上帝”理念的批判[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何怀宏;;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奇;忏悔,净化心灵的通道[N];中国建材报;2000年

2 杨健民;人文的意义[N];福建日报;2000年

3 单世联;“积极自由”在中国的另一个版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邓晓芒;从“语言学转向”到“文字学转向”?[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韩三洲;回忆是靠不住的[N];北京日报;2001年

6 王祖志;“五权宪法”并非“分权制”[N];北京日报;2001年

7 水平;我们期待何种素质的孩子[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廖开明;既是民族的 又是现代的[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周玉奇;远去的忏悔[N];东方航空报;2001年

10 何修明;健康新概念——健商[N];大众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焦润明;梁启超法律思想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宗先鸿;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智;约瑟夫·德·梅斯特反启蒙思想中的野蛮与文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海冰;跨文化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曾誉铭;自由与德性[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衍明;自然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鹏翔;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逻辑构架和历史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高亚春;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生成:关于德里达的解构策略[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宣琳;自然人和游戏者——卢梭与席勒“复古”思想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杨芳;理性之光[D];湘潭大学;2002年

6 何晓霞;卢梭的浪漫主义[D];湘潭大学;2002年

7 邵自红;议会权力监督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8 金新宝;试论康德法哲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2年

9 柯恒;自由依赖于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何永生;在忏悔与告白的背后[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7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17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