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目的异化的批判与扬弃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目的异化的批判与扬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在教育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教育目的工具化、教育目的利益化和教育目的片面化等异化现象。造成现代教育目的异化的原因主要有教育实施过程的复杂和难以预测、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传统官本位思想和考试文化的影响以及教育目的的理想化色彩加大了与现实教育的差距。寻求有价值的教学,突出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更好地消除教育目的异化,促进我国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现代教育目的 异化 批判 扬弃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教育目的,即教育所要得到的结果,自教育诞生以来,它就以教化人、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国家整体利益为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讲,教育目的是人们的理想追求,即使人成为“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教育目的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许多环节,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现实的教育目的主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源;素质、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2000年10期
2 王玉兰;关于教育目的的反思[J];吉林教育科学;2001年06期
3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单振涛;论教育目的的现实性与超越性[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石胜利;教师的教育目的浅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9期
6 石胜利;教师的教育目的浅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1期
7 方建锋;;论教育目的的本真与变异[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8 唐荣德;试论我国教育目的研究中常见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9期
9 李春玲;教育本体、教育目的及其与人和社会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9期
10 姬焕芳;;我国教育目的理想与实践“背离”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凤彬;;从社会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钟怀蓉;;允许申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出发点[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蔡芳;罗祖兵;;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目的——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现实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 邓梁;惩戒须有“度”[N];江苏教育报;2014年
2 赫 u&;学校≠法院[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沈 峰;给孩子申辩的权利[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建锋;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门宪琳;教育目的的重新定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崔东伟;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利益目的[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丁俊锋;论全球化对学校教育目的的影响与对策[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会松;教育目的:教育之目的与教育之作为目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贾秋实;论怀特海的教育目的及其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温静宇;新课改视域下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实然性的思考[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目的异化的批判与扬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7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177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