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从“幸福”到人的“自由”:教育的人性伦理与启蒙转向

发布时间:2017-06-03 12:08

  本文关键词:从“幸福”到人的“自由”:教育的人性伦理与启蒙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幸福"是人之生命价值理想状态的呈现,包含着道德与自由等意义关系。在传统伦理学框架中,对幸福的理解,主要是围绕"德福一致"展开的,它所认定的幸福就是最高的善,即一种依赖于德性的人性状态。启蒙运动以来,幸福逐渐被认为是基于人的内在需要和生命权利的追求,这种追求实际上体现了人之为"人"的价值特性,而且标志着人重返"人"自身并实现个体自由的努力。从幸福的德性根基,到自由的启蒙传统,并非断裂而是一直延续着人性发展史的。现代教育不仅仅要秉持为幸福而奠基的伦理使命,还需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上,不断推进实现人的自由启蒙任务,从而将自身升格为以人的幸福与自由为旨归的幸福教育。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教育 幸福 德性伦理 人性诉求 人的自由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现代性视域下中国教育启蒙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ZZ2102)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较其他的动物而言,人在其全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本质方面,就是价值性和目的性。前者大多指向人类的精神追求,而超越了“肉身性”的存在;后者则是表达了人类的实践意识与实践特征。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教育不仅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培养人的专门活动,更是一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希;;新的道德建构:从孔子学说看人文性伦理[J];探索与争鸣;2006年02期

2 王进鑫;;新时期传统性伦理失效的根源分析[J];天府新论;2006年S2期

3 田华;;网络性伦理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王轩;;公共性伦理进步信念方式的出场指认——一种对人的安全的隐性价值式筑模[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王泽兵;田华;陈锦宣;;从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看当前网络性伦理构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6 苏冰;;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伦理和性制度的现代化[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4期

7 安云凤;科技时代性伦理问题的新向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田华;;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及其对大学生性伦理构建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0期

9 王X;;德性伦理还是诗性伦理?——与余纪元先生商榷[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10 傅淳华;;论教师消极性伦理[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友东;;责任与愉悦——从《蝴蝶君》看东西方“性伦理”观差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山大学 杨海文;学术规范的“底线性伦理”与“上标性体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李颖;中国女性伦理观念的变迁[N];学习时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文;隋唐时期女性伦理略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贺文婕;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塔里弗的女性伦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3 包玉颖;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性伦理建构[D];东南大学;2006年

4 赵阿华;当代大学生的性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唐梅桂;先秦女性伦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艳华;女性伦理观的现实维度与价值考量[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王冉;《女四书》女性伦理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汤琳;宋代女性伦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胡志荣;论当代中国女性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华英;《红楼梦》的女性伦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从“幸福”到人的“自由”:教育的人性伦理与启蒙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18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