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质性研究——基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理解质性研究——基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质性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有着天然的亲和性。但学界对于什么是质性研究,它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应用时遵循什么基本解释逻辑等问题并没有形成恰当理解。利用"制度化"概念,本文对质性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定量研究进行了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将质性研究界定为:研究者在对自身参与保持反思之下对特定情境进行系统的意义探究,并指出它具有多样性,重视情境、研究关系和意义探寻,以及遵循个案式解释逻辑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具备这样特征的质性研究将有助于探究教育事实,促进对教育变革意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质性研究 制度化 个案式解释
【基金】: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教师文化变革与学校治理——基于本校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BA1402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致谢:本文写作得益于陈向明教授多次指点,特此致谢,但文责自负。1例如,教育学者陈向明教授所著的《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成为众多高校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和医学等专业研究生的方法类基础教材,被学生们尊称为“绿宝书”;在国外,教育人类学则成为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向明;;范式探索: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富伟;;理解质性研究——基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2 邢杨阳;;农村初中非升学考试学科教师教学权失却的思索——以湖北省A老师为个案[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06期
3 郝少毅;;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个案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4 邢杨阳;;农村初中非升学考试学科教师教学权失却的思索—以湖北省A教师为个案[J];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09期
5 丁晓蔚;;高校研究生质性研究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07期
6 郝少毅;;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年06期
7 蒋姝妍;;范式视角下的高职教育问题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04期
8 郭欣;陈向明;;教育质性研究的本土化探索——第二届“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06期
9 薛可;;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范式的建构[J];音乐创作;2015年03期
10 强瑞超;;对教师人格特征的质性研究——以某中学女教师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世静;F.麦克尔·康纳利;;叙述探究与教师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2 李润洲;;实践逻辑: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建勋,凌文辁,方俐洛;深入理解质性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陈向明;;质性研究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2期
3 李玲;;论质性研究伦理审查的文化适应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4 葛孝亿;;“范式”与“主体”:教育质性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路向[J];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03期
5 王俊山;;质性研究:让我们学着做[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2年10期
6 刘刚喜;;质性研究初探——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7期
7 陈向明;;质性研究教学的悖论[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5期
8 张小红;;教育质性研究信度的建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金盛华;;知其然,何知其所以然[J];全国新书目;2012年10期
10 贺静;;关于质性研究中伦理问题的思考[J];才智;2014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继霞;;诚信特质及其养成的质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静;金盛华;林崇德;;创造过程的探索——对人文社会和艺术领域高成就群体的质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莹;石岩;;中国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的质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鲁桂兰;;艾滋病区护士经历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状况的质性研究[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吴心怡;;血液肿瘤患儿母亲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艳芳;;癌症患者化疗过程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章微微;王元姣;;脑卒中住院患者子女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章崇会;;中国高水平教练职业发展的质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韩杰;田梓蓉;;对无喉患者亲属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清华;张琳琪;;质性研究方法及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进展[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我为什么对质性研究情有独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金盛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知其然,何知其所以然?[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霞;CCU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周金波;恶性肿瘤患者诊疗决策过程及社会心理经历质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石红伟;癌症患者宗教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年
5 龙琪斐;上海艾滋病人/感染者污名感知和污名应对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蕾;癌症患者熟虑式沉思内容的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邬瑞芳;大学生同性恋形成原因的质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王艳;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我分化发展历程的质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柔;新手咨询师团体督导关系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葛孝亿;身份自觉:教育质性研究者个人身份问题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理解质性研究——基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5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