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德育教育中表扬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对学校德育教育中表扬的反思
【摘要】:德育对学生群体的成长十分必要,学校承担起了这个重任。在批评和惩罚的副作用为众多教育者所认识的时候,表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表扬在教育中比比皆是,但表扬的流行存在一些弊端。表扬作为一种德育方法,也运用到了学校德育中,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表扬的泛滥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维能力,使其容易以较低的目标要求自身;容易滋生学生的利己情绪,也不利于丰富其道德情感;容易令学生以追求表扬作为行为目的,还会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不良竞争。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德育 表扬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德育简述在教育学领域,“德育的广义概念是德育者按照一定阶级或社会的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依据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社会所推崇的品性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个人品德的教育。那么德育的狭义概念即是指学校德育”[1](P.5)。本文立足于德育的狭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本书;道德行为发生规律论[J];学术探索;2003年12期
2 滕宇;;道德行为:利他和自利的统一[J];中国德育;2007年10期
3 颜志强;;你倒霉喽——对一名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任鹏;关于道德行为的区分和价值[J];中州学刊;1982年02期
5 程秀波;略论对道德行为进行定性评价的根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6 张博伟;;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2009年03期
7 王磊;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道德行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02期
8 陈瑶;;加强生态意识教育 培养环境道德行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戴茂堂;试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背谬[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周荣华;交换:道德行为的主体结构关系[J];学海;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靖东俊;曹贵康;;金钱奖励刺激下大学生说谎行为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课题组;;认识自己 革新自己 成就自己——关于高中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矫治的实践与思考[A];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崔伟兰;;重视实践体验促进道德行为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万志全;李萌;张海燕;;大学生人格化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欣悦;;金钱心理学[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杨小华;;浅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班建武;学生道德行为缘何知行脱节[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周龙;英雄理应得到由衷的敬意[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李力言;破解扶老难题拒绝袖手旁观[N];江西日报;2011年
4 赫山区农科所 曹永生;论人道德行为与道德培养[N];益阳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沈海;“创卫”与“守卫”[N];陕西日报;2008年
6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金虎;我们时代全面发展的新人[N];辽宁日报;2010年
7 YMG记者 李珑;烟台掀起学习“40则”热潮[N];烟台日报;2010年
8 苗勇;法律是被动的精神[N];法制日报;2010年
9 周正;我们需要怎样的“见义勇为法”[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中学 张海辉;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之管见[N];学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伟;一致还是波动?过去的道德行为对未来的道德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雷雨;人—组织道德匹配对审计人员道德行为的调节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叶萍;高中生道德行为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晓冬;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永航;记者道德行为的选择与评价[D];广西大学;2004年
6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倩;中学生道德行为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魏 静;高中生道德类型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许丽莎;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1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2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