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野下的道德教育——德育回归生活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视野下的道德教育——德育回归生活
【摘要】:道德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困境亟待解决。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中唯科学的现象,强调多元、流动、生活,提倡批判。后现代主义重视多元和差异,推崇对话。这些都为解决德育的当前困境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后现代的视野下看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德育回归生活。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道德 后现代主义 生活德育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形式化严重,改革呼声不断。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从一系列哲学派别中脱颖而出,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对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放置于后现代视野下,有助于帮助德育找到跳出困境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一、我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东平,周谷平;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取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王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朱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检测与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黄少成;傅安洲;;近30年来国内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李萌;;《论语》中的德育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6 柳炳成;;浅论当前中等师范生的师德教育[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黄跃进;学生道德意应能力的培养[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张建平;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及培养模式[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李玢;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李妍;;关于践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龚艳珊;;浅谈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3 赵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生活化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霞;;中职德育创新的四个开放[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燕;王磊;张海燕;;探究对大学生实施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途径[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冯丰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下高校德育教师的自我完善[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良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商秀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姚颖;中部地区基层公务员职业价值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周孟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庄益君;初中生学习活动中实现品德成长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广红;关于初中生自我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关于道德教育的跨世纪思考──简评《现代道德教育论》的时代贡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丁立新,王景芬;高校法制与道德教育亟待加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綦军,孙凤林;思想道德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3期
4 苗成彦,田炳峰;新时期道德教育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3期
5 李毅红;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李利辉;浅谈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刘玉泉;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孙玫;;浅谈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1期
9 肖川;反思道德教育[J];中小学管理;2002年12期
10 胡林英;回归生活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建萍;;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华中;;浅谈学校与家庭联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国君;张树立;李彤辉;;运用传统美德故事进行道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6 王晶;;和谐社会语境下道德教育的困顿与克服[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米世雄;;加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尝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10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上)[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首席记者 李倩;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3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卧 松 编译;看日本小学开展道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抓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N];福建日报;2003年
6 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7 孙智;全社会都来关注道德教育[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8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N];浙江日报;2001年
9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10 唐爱民;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想;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及其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亭智(Tran DinhTri);佛教道德教育与越南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欣;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红科;走向理解的道德教育[D];广州大学;2008年
3 刘亭亭;小学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邱勤;析道德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立;加强高校研究生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曾巧林;日本战后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韦京利;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倩;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春兰;智力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10 连万桂;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9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2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