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
【摘要】:群际信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群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群际接触水平和想象群际接触对群际信任的影响,从而为改善群际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其中,研究一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分析讨论了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特点,同时为本文研究的奠定了实证基础。研究二以群际接触理论为基础从群际接触的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讨论分析群际接触程度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研究三在研究一和研究二的基础上,通过对低群际信任水平维汉大学生的想象积极接触干预,分析讨论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群际信任的影响。本文采用信任博弈经典研究范式,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汉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如下:研究一:维汉大学生群际特点的研究。实验一以120名维汉大学生(维吾尔族大学生60人,汉族大学生60人)为被试采用2(信任者民族身份:维吾尔族,汉族)×2(被信任者民族身份:维吾尔族,汉族)的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研究二:群际接触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该部分以217名维汉大学生(维吾尔族大学生98人,汉族大学生119人)为被试分别从群际接触数量和群际接触质量两个维度研究群际接触对群际信任的影响。其中,实验二采用2(信任者民族身份:维吾尔族,汉族)×2(群际接触的数量:高,低)的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三采用2(信任者民族身份:维吾尔族,汉族)×2(群际接触的质量:高,低)的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研究三: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水平的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实验四以94名维汉大学生(维吾尔族大学生48人,汉族大学生46人,)为被试采用2(信任者民族身份:维吾尔族,汉族)×2(想象接触:想象积极接触,想象中性场景)的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综合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2)群际接触的数量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没有显著性影响。(3)群际接触的质量也就是个性化经验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具有显著性影响,高群际接触质量的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低群际接触质量的维汉大学生。(4)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提高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影响显著,想象积极接触条件下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想象中性条件下群际信任水平。(5)低群际信任汉族大学生受想象积极群际接触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低群际信任的维吾尔族大学生。
【关键词】:群际信任 想象积极接触 信任博弈范式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24
- 1.1 核心概念界定11-16
- 1.1.1 群际信任的概念界定11-14
- 1.1.2 想象群际接触的概念界定14-16
- 1.2 研究综述16-21
- 1.2.1 社会认同理论及相关研究16-19
- 1.2.2 群际接触理论及相关研究19-21
- 1.3 研究范式21-24
-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24-27
- 2.1 问题提出24-25
- 2.2 研究意义25
- 2.2.1 理论意义25
- 2.2.2 实践意义25
- 2.3 研究构想25-27
- 2.3.1 研究思路25-26
- 2.3.2 研究内容26-27
- 3 预实验27-30
- 3.1 预实验实验材料呈现方式对群际信任测量的影响27-30
- 3.1.1 实验目的27
- 3.1.2 研究假设27
- 3.1.3 研究方法27-28
- 3.1.4 研究结果28-29
- 3.1.5 结论29-30
- 4 研究一 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特点30-33
- 4.1 实验一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特点30-33
- 4.1.1 实验目的30
- 4.1.2 研究假设30
- 4.1.3 研究方法30-31
- 4.1.4 结果与分析31
- 4.1.5 讨论31-32
- 4.1.6 结论32-33
- 5 研究二 群际接触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33-38
- 5.1 实验二 群际接触数量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33-35
- 5.1.1 实验目的33
- 5.1.2 实验假设33
- 5.1.3 研究方法33-34
- 5.1.4 结果与分析34-35
- 5.1.5 讨论35
- 5.1.6 结论35
- 5.2 实验三 群际接触质量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35-38
- 5.2.1 实验目的35
- 5.2.2 实验假设35
- 5.2.3 研究方法35-36
- 5.2.4 结果与分析36-37
- 5.2.5 讨论37
- 5.2.6 结论37-38
- 6 研究三 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38-43
- 6.1 实验四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38-43
- 6.1.1 实验目的38
- 6.1.2 实验假设38
- 6.1.3 研究方法38-39
- 6.1.4 结果与分析39-41
- 6.1.5 讨论41-42
- 6.1.6 结论42-43
- 7 总讨论43-48
- 7.1 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水平特点的研究43-44
- 7.2 群际接触水平对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影响的研究44-46
- 7.3 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水平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影响的研究46-48
- 8 结论与建议48-49
- 8.1 结论48
- 8.2 建议48-49
- 9 创新、不足与展望49-50
- 9.1 创新之处49
- 9.2 不足与展望49-50
- 附录50-51
- 附录1 社会接触量表50
- 附录2 个性化接触量表50-51
- 参考文献51-55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55-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接红;说统计[J];山西统计;1995年05期
2 白玉珍;概述文献中责任者项的特征[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龚耀昌;;明确考试应有的作为和不应有的负担[J];上海教育;2007年23期
4 ;工作效率提高的17个因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何智;;离职,不必一刀两断[J];大众心理学;2012年11期
6 ;放手不意味放任[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8年02期
7 吴进国;与信任同行[J];心理与健康;1999年06期
8 岳超群;高校全员聘任制刍议[J];交通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9 吕海燕;曲昌华;;两份没有名字的试卷[J];小学德育;2008年21期
10 君子;;平庸即为错 无功便是过 ——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经验集粹[J];干部人事月刊;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饶组文;离任者走得清楚 接任者接得明白[N];中国人事报;2010年
2 柴俊勇;给接任者留些啥[N];联合时报;2012年
3 孙浩 记者 高传开;大大方方传经验 实实在在交问题[N];人民武警;2008年
4 曹福刚 詹恒亮;辽阳出台离任经济事项交接管理办法[N];中国审计报;2008年
5 记者 王立命 通讯员 杨林;吐市村干部离任交接“五单”[N];吐鲁番报(汉);2006年
6 李黎明;劣质译著缘何长期泛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记者 王星桥;多数欧洲人对欧盟持肯定态度[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8 黄纪宣;黄骅:“村官”述职群众作“裁判”[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骞;味千“二号人物”辞任 接任者为麦当劳前高管[N];民营经济报;2013年
10 ;离任者,请留下公物再走[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寰宇;在人际流言背景下经济补偿对信任修复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欣;日本教师初任者研修制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红丽;想象积极群际接触对低群际信任维汉大学生群际信任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郑文光;对在任者投机行为可能引致经济增长的机制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3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7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