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统筹城乡视角下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7:34

  本文关键词:统筹城乡视角下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统筹城乡 家庭教养方式 心理韧性 学业成就 金凤凰工程


【摘要】:统筹城乡工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的效果已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但来自统筹城乡工程学校的初中生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仍是一个被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以及学业成就为分析变量,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统筹城乡工程“金凤凰”学校和城区学校共378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通过施测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以及收集学生考试成绩来进行相关研究。对测试结果分别作了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韧性在人口学变量(性别、学生来源、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和学业成就三者间的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心理韧性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家庭教养方式研究中,男生所体验到的父母限制高于女生,而女生所体验到的父母情感温暖要明显高于男生;来自城区学校的学生所体验到的父母亲关爱程度明显高于来自“金凤凰”学校的学生,而来自于“金凤凰”学校学生所体验到的父母亲限制程度要高于城区学校学生;初一年级所体验到的父亲关爱要依次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而初一年级所体验到的父母限制和父母偏爱也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2)在心理韧性研究中,女生的心理韧性总分及支持力维度得分高于男生;来自“金凤凰”学校的学生其心理韧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要低于来自城区学校的学生;除了积极认知维度是初三年级得分要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之外,初一年级学生在心理韧性总分及其他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最高。(3)在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三者关系的研究中,心理韧性与父母关爱呈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父母限制及父母偏爱呈负相关;父母关爱和心理韧性可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而父母偏爱和父母限制则可以负向预测学业成就;得到父母关爱越多同时受父母限制越小的孩子,其心理韧性发展越好。(4)心理韧性在父亲/母亲家庭教养方式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了解统筹城乡工程下的初中生心理发展水平,在学校教学上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希望能为学生家长采取何种教养方式提供借鉴,为子女营造出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促进其心理韧性的良好发展,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最终利于其学业成就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统筹城乡 家庭教养方式 心理韧性 学业成就 金凤凰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5
  • 1.1 前言12
  • 1.2 文献综述12-22
  • 1.2.1 统筹城乡教育之“金凤凰”工程研究综述12
  • 1.2.2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12-15
  • 1.2.3 心理韧性研究综述15-18
  • 1.2.4 学业成就研究综述18-20
  • 1.2.5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三者关系的研究综述20-21
  • 1.2.6 以往研究不足21-22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22
  • 1.4 研究目的22
  • 1.5 研究意义22-23
  • 1.6 研究假设23
  • 1.7 研究方法23-25
  • 1.7.1 研究对象23
  • 1.7.2 研究工具23-24
  • 1.7.3 研究过程24
  • 1.7.4 研究框架图24-25
  • 2 研究统计与分析25-42
  • 2.1 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25-28
  • 2.1.1 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25
  • 2.1.2 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25-26
  • 2.1.3 家庭教养方式的学生来源差异26-27
  • 2.1.4 家庭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27-28
  • 2.2 心理韧性的特点28-30
  • 2.2.1 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28
  • 2.2.2 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28-29
  • 2.2.3 心理韧性的学生来源差异29-30
  • 2.2.4 心理韧性的年级差异30
  • 2.3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三者关系的特点30-37
  • 2.3.1 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间的关系30-34
  • 2.3.2 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34-35
  • 2.3.3 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35
  • 2.3.4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35-37
  • 2.4 心理韧性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中的中介作用检验37-42
  • 2.4.1 中介作用检验程序37-38
  • 2.4.2 中介作用检验结果与分析38-42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42-48
  • 3.1 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42-43
  • 3.1.1 家庭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42
  • 3.1.2 家庭教养方式的学生来源差异42-43
  • 3.1.3 家庭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43
  • 3.2 心理韧性的特点43-45
  • 3.2.1 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43-44
  • 3.2.2 心理韧性的学生来源差异44
  • 3.2.3 心理韧性的年级差异44-45
  • 3.3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三者关系的特点45-46
  • 3.3.1 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间的关系45
  • 3.3.2 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45
  • 3.3.3 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45-46
  • 3.3.4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间的关系46
  • 3.4 心理韧性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中的中介作用检验46
  • 3.5 对策46-48
  • 3.5.1 学校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之家庭教育观念拓展46-47
  • 3.5.2 设计及实践统筹城乡初中学校学生心理韧性提升课程47-48
  • 4 研究不足与展望48-49
  • 5 研究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54-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晓亮;;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论辩——一个基于实证数据的分析[J];沧桑;2011年02期

2 王晓阳;国外关于不同阶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3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姜国瑞;汤家彦;;部队士兵家庭教养方式与个性特征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5 罗敏;刘电芝;疏德明;;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和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05期

6 刘国雄;陆婷;;青少年的道德推脱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4期

7 王哓阳;国外关于不同阶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8 孙逊;;高中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8期

9 张蕾;吴鑫德;黎海燕;;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技能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10 仝文;刘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晋蜀;严峥;李昆;郭涛;郭鹏;刘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概况及对青少年网瘾行为的影响[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韩斌;张文新;陈光辉;李春;;家庭教养方式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儿童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孙小华;;浅谈品行障碍患者的家庭教养方式问题[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5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陈;张心玮;;家庭教养方式与同伴友谊对流动儿童外显和内隐群际态度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杨晓莉;赵永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归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斌;程婕婷;;功能性躯体症状的母系代际传递性:家庭教养方式的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舒蕊;从心理角度看家庭教养方式[N];大众科技报;2005年

2 泗阳县三庄初级中学 葛以升;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导致未成年人犯罪[N];江苏法制报;2008年

3 李文;心理幼稚是怎样形成的[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王 林;孩子为什么“长不大”[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 唐利荣;父母是幸福领路人[N];健康时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霞;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党羚尹;农村小班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入园适应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毛静;“独二代”家庭教养方式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谭婉萱;团体训练对初中生共情水平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琳;不同类型学生班级环境、家庭教养方式、自尊、与应对方式特点及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悦;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素质、学业行为的中介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7 文娟;视障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周子凤;青春发动时相、家庭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情绪问题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敏;统筹城乡视角下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10 任越;家庭教养方式与小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5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95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